[实用新型]排气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166100.3 | 申请日: | 2011-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1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超;林晋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管 | ||
1.排气管,包括外管(100)、具有多个通孔(802)的内管(800)以及催化器(5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00)包括第一管部(200)以及沿排气流向(A)位于所述第一管部(200)下游的第二管部(300),所述催化器(500)设置在外管(100)的第一管部(200)内,所述内管(800)设置在所述外管(100)的第二管部(300)内以形成消声器,所述第一管部(200)与所述第二管部(300)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冷凝水沿所述第二管部(300)内壁流向所述催化器(500)的台阶部(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200)的底部沿铅垂方向(B)高于所述第二管部(300)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200)和所述第二管部(300)均为筒状,所述第二管部(300)的内径比第一管部(200)的内径大,且所述台阶部(400)形成在第一管部(200)与第二管部(300)的邻接处的全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部(300a)的内径自所述台阶部(400)沿排气流向(A)逐渐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400b)形成在所述第一管部(200)与所述第二管部(300b;300c)邻接处的铅垂方向(B)的下侧,所述第一管部(200)与所述第二管部(300b;300c)在铅垂方向(B)的上侧相互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部(300b)的内径自所述台阶部(400b)沿排气流向(A)逐渐变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00)的第一管部(200)具有第一筒状部(204)以及从所述第一筒状部(204)朝排气流向(A)的反方向内径逐渐缩小的第一缩径部(20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部(300)具有第二筒状部(304)、以及从所述第二筒状部(304)朝排气流向(A)的下游侧的端部内径逐渐缩小的第二缩径部(3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还包括保护支架(600),所述催化器(500)通过保护支架(600)固定在所述第一管部(20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还包括支撑支架(700)和金属丝网(900),所述内管(800)的一端通过所述支撑支架(700)固定在所述外管(100)内侧,所述内管(800)的另一端通过金属丝网(900)与所述外管(100)内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支架(700)包括第一连接壁(708)和第二连接壁(702),所述第一连接壁(708)与内管(800)的端部的外壁焊接,所述第二连接壁(702)与所述外管(100)的所述第二管部(300)的内周壁或者所述台阶部(400)焊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支架(700a)还包括连接在第一连接壁(708a)和第二连接壁(702a)之间的第三倾斜壁(704a),所述第三倾斜壁(704a)从所述第一连接壁(708a)朝排气流向(A)的反方向逐渐向下延伸,且所述第三倾斜壁(704a)远离第一连接壁(708a)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管部(200)的内周壁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610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缸曲柄圆滑块机构及其内燃机、压缩机
- 下一篇:汽车尾气净化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