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极灯感应线圈超导散热芯棒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35116.8 | 申请日: | 201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5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静;王桂奋;王迎春;杨瑞祥;张斌;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正晖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1/52 | 分类号: | H01J61/5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周祥生 |
地址: | 2132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极 感应 线圈 超导 散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型无极灯,尤其涉及散热型无极灯的功率耦合器。
背景技术
无极灯的散热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无极灯使用寿命,现有无极灯都包括激励电源、功率耦合器和灯体,功率耦合器置于灯体内,功率耦合器由感应线圈和芯棒组成,感应线圈绕制在芯棒的外表面上,功率耦合器的感应线圈与激励电源电连接,功率耦合器安装灯座上,并通过芯棒架安装在灯体的线圈安装腔中,由于灯体都是双层结构,玻璃外泡和线圈装腔的上端均为密闭的,下端又被灯座封堵,置于其中的功率耦合器所产生的热量很难散失,同时由玻璃外泡和线圈安装腔围合而成的发光腔也是密闭结构,灯体自身产生的热量也易散发,因此无极灯的散热条件很差,工作时灯温偏高,它是目前无极灯难易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为了降低无极灯的工作温度,改善无极灯散发热条件,锐得国际公司在200820114449.9中公开了一种对流散热感应无极灯,其中的灯体包括玻璃外泡、密闭真空腔和线圈安装腔,密闭真空腔由玻璃外泡和线圈安装腔围合而成,线圈安装腔的两端均与外界相通。功率耦合器置于线圈安装腔中,并固定在灯座上,在灯座上设有透气孔,灯体上的线圈安装腔一端直接与外界相通,另一端通过灯座上的透气孔与外界相通连。由于改变了传统无极灯的灯体结构,将线圈安装腔由原来的密闭型改为开放型,使线圈安装腔与外界通连,这样置于线圈安装腔中的功率耦合器所产生的热量能直接向外界扩散,提高了无极灯的散热效果。申请人通过对这种散热式无极灯进行散热试验和分析后发现,这类散热型无极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极灯的散热条件还不优化,且灯体温度的均匀性较差,不同部位的温度不同,灯体安装方式不同,灯体的散热效果也不相同。以梨形灯泡为例,当灯座在上灯体在下时,由于发热主体为功率耦合器和灯体,灯座上透气孔的面积要比灯泡下端的进气孔小,因此会产生烟囱排热效应,因此散热效果比较好。相反,当灯座在下灯体在上,则灯体和功率耦合器所产生的热量只能依靠自然热扩散方式进行散热,其散热效果比前者差。
另一方面,由于灯体和功率耦合器所产生的热量只能依靠芯棒和线圈安装空腔所形成的气道对流来散热,散热空间有限,同时芯棒温度偏高且均匀性差,感应线圈容易老化,影响了无极灯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现有散热型无极灯的散热效果,降低芯棒的温度,提高芯棒温度的均匀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极灯感应线圈超导散热芯棒。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极灯感应线圈超导散热芯棒,它为双层管体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外层壁、内层壁、上封口、下封口、冷却气流孔、介质腔、连接段和出气孔,介质腔由外层壁、内层壁、上封口和下封口围合而成,在介质腔内存有热超导介质,在连接段上设有出气孔,冷却气流孔与出气孔相通连。
进一步,外层壁和内层壁均为圆柱体,冷却气流孔为圆形直孔,连接段设置在内层壁的一端,在连接段的侧壁上设有出气孔。
进一步,外层壁为圆柱体,内层壁在与外层壁对应段为圆台锥体,连接段设置在内层壁的一端,在连接段的侧壁上设有出气孔。
由于对功率耦合器中的散热芯棒进行了结构改进,将现有的实芯金属棒改为中空的双层热超导管体结构,在散热芯棒的中心设有两端通连的冷却气流孔,在冷却气流孔的四周为双层真空密闭的介质腔,在介质腔中注入热超导介质,当无极灯工作时,感应线圈和灯体所发出的热量通过如下两条途径散发,第一条是由灯体上的线圈安装腔、感应线圈和散热芯棒的外表面所形成的空间与灯座上的透气孔所形成的对流冷却气道;第二条是散热芯棒中心的冷却气流孔与出气孔所形成的对流冷却气道,无极灯内部的热量能从这二条冷却气道散发出去,能进一步提高无极灯的散热效果。由于将散热芯棒改为双层真空超导管,在双层真空管体内注入了热超导介质,热超导介质能使整个散热芯棒的温度更加均匀,更便于热量的散发,从而降低了无极灯的温度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散热型无极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装有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型无极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层壁;2-内层壁;3-上封口;4-下封口;5-冷却气流孔;6-介质腔;7-连接段;8-出气孔;9-热超导介质;10-感应线圈;20-灯体;21-玻璃外泡;22-密闭真空腔;23-线圈安装腔;30-灯座;31-连接头;32-灯泡托座;33-透气孔;34-线圈座;41-芯棒托架;42-灯尾支撑圈;43-粘接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正晖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正晖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51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光伏接线盒的支架
- 下一篇:光隔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