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任务系统多功能线束装配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33723.0 | 申请日: | 201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5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平;林胤;朱江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科技实业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12 | 分类号: | H01B13/0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任务 系统 多功能 束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系统电缆制作的辅助器具,具体来说是航空大型综合系统的电缆制作的布线板。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在军机、民机大型综合系统的电缆制作中,划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线束电缆由成千上万根电线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成品,需要技术工人、工装设备科学配合才能完成。
早期电缆制作如下,参见图1。
先下A到B的线束,绑扎;再下A到C的线束,再绑扎;再下B到C的线束,再绑扎,最后把三根电缆线束按图示绑扎,组成一根完整电缆。
在电缆生产常规过程中,针对图1做下线模板,参见图2。
根据技术图纸要求确定长度后,分别在A、B、C、D处插上定位销子,对应电缆连线表,按顺序直接下线,直到下线完成后再绑扎,就成为一根完整的电缆。
在科技进步的今天,需完成的电缆系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科研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大量的实验,在此过程中,电气原理图不断的更改和优化,电气结构图也随之变化,在达到批生产之前,一直处于时时更新与优化中。因此,现有线缆制作方式存在低效率,不便于操作,准确性难以保证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操作,下线准确性高的任务系统多功能线束装配板。
本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任务系统多功能线束装配板,下线模板上遍布设置有插孔,所有插孔按行按列设置,且插孔的行间距等于列间距;还具有若干定位销子,每一定位销子由一圆形垫片固定在杆件上组成。
上述插孔的行间距和列间距均为50mm。
上述下线模板为矩形,其长×宽为2m×1m。
上述下线模板为塑料下线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1、下线过程标准化,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误差;2、便于工程操作;3、模板可重复使用;4、高效:可迅速快捷达到工程化目的;5、可以组合适应于不同电气原理图的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适应当今各种技术状态变化有力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早期电缆制作方式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常规制作方式在模板上进行布线定位示意图。
图3是本新型下线模板(即线束装配板)的主视图。
图4是含有多种形式下线需求的一个工程实例图。
图5是本新型下线模板和多个定位销子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3、图5示出,本新型由下线模板和若干定位销子组成。下线模板1上遍布设置有插孔,所有插孔按行按列设置,且插孔的行间距等于列间距;每一定位销子2由一圆形垫片固定在杆件上组成。定位销子的个数根据线缆制作工程需求而定。
下线模板上插孔的行间距和列间距均为50mm。该间距范围为20mm—80mm。
制作实施例:下线模板采用矩形板,其长×宽为2m×1m。下线模板的尺寸可制作为多种规格型号,根据工程要求多块下线模板组合起来使用(参见图4)。
下线模板可采用塑料制作。制作一套模板,单块模板长2000mm,宽1000mm,内间隔50mm钻一孔,针对孔距配定位销子,如图5所示。实际工程中,可根据电缆下线需求进行各种形式的组合,达到下线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科技实业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科技实业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337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车组牵引变压器三风机冷却系统
- 下一篇:烧录座组合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