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级阻尼手动可调减振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27962.5 | 申请日: | 2011-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0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时培成;李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44 | 分类号: | F16F9/44;F16F9/34;F16F9/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阻尼 手动 可调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作为车辆悬架系统中减振装置的多级阻尼可调减振器。
背景技术
减振器是汽车上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当前,被动悬架通常采用的是普通双筒液压减振器,由于其阻尼不可调,所以不能根据道路情况、车辆运行工况或载重量调节悬架系统的阻尼特性,达不到理想的减振效果和操纵稳定性。
为此,各种电控悬架系统应运而生,电控悬架不但能很好地隔离路面振动,而且能控制车身运动,并可调节车身高度。虽然通过电控悬架能获得比较理想的隔振效果,但电控悬架的控制装置设在减振器的外部,使设计复杂,能量消耗大、制造成本高、结构复杂,目前还难以在商业上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被动悬架的不足和电子控制悬架的高成本缺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调节有效的汽车悬架系统用的多级阻尼可调减振器,以使车辆更好、更多的适应不同路面的激励,提高车辆的舒适性、操控性和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级阻尼手动可调减振器,包括阀座、底座、减振器弹簧、空心活塞杆、工作缸及置于其外的储液筒,空心活塞杆的伸入工作缸内的下端部设有活塞阀总成,空心活塞杆的上端部与阀座相连接;在所述阀座内设有阻尼调节旋转阀,所述空心活塞杆 的内部设有控制杆以及移动阀芯,该控制杆位于移动阀芯的上方,控制杆和移动阀芯与空心活塞杆均为一组对偶件,控制杆的上端与所述阻尼调节旋转阀保持接触,下端与所述移动阀芯保持接触,在所述空心活塞杆下端设有一个与其中心孔贯通的径向小孔。
所述阻尼调节旋转阀的末端呈凸轮型结构,该阻尼调节旋转阀与所述控制杆的上端保持接触;在所述阻尼调节旋转阀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有档位固定凹槽,其数量为2~12个,在该档位固定凹槽内设有钢球。
所述移动阀芯的下端为锥形结构。
所述控制杆和移动阀芯与空心活塞杆均为一组对偶件。
所述活塞阀总成与所述空心活塞杆通过中空螺钉固定连接,该中空螺钉与所述空心活塞杆同轴。
所述阻尼调节旋转阀设在所述阀座上的阀芯孔内,其一端伸出所述阀芯孔外,并在此端设有与旋阻尼调节旋转阀通过固定螺钉固定连接的阻尼调节旋钮。
在所述阀座和所述阻尼调节旋转阀之间设有橡胶O型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采用移动阀芯作为控制执行装置,转动阻尼调节旋钮来调节减振器的工作阻尼,阻尼调节简便,结构简单,可以以同种规格的减振器匹配不同类型的汽车,增加了减振器的通用性;
(2)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要求,来调节出厂时的减振器阻尼或改装汽车,以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要求;
(3)可根据路面情况、车载重及行驶车速来调节阻尼,以使车辆的减振效果达到最好,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
(4)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复杂的传感器或电子元件,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 电控装置,附加成本低、工作可靠,制造、维修难度均不大于传统的被动悬架减振器,还可以在现有的阻尼不可调的普通减振器基础上改装而成,便于工程应用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阀、控制杆及移动阀芯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图中箭头所示为油液流向;
图4为阀座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旋转阀斜视图;
图6为图1中B部分局部放大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阀座;1-1、充气孔;1-2、阀芯孔;1-3、螺钉孔;1-4、空心活塞杆安装螺纹孔;2、密封软塞I;3、密封螺钉;4、上弹簧座;5、减振器弹簧;6、空心活塞杆;6-1、径向小孔;7、控制杆;8、减振器盖总成;9、移动阀芯;9-1、锥形结构;10、活塞阀总成;11、中空螺钉;12、工作缸;13、储油筒;14、下弹簧座;15、压缩阀总成;16、底座;17、固定螺钉;18、阻尼调节旋转阀;18-1、档位固定凹槽;18-2、凸轮型结构;19、钢球;20、阻尼调节旋钮;21、螺钉I;22、密封软塞II;23、螺钉II;24、橡胶O型圈;25、档位固定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279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