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层建筑消防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9136.6 | 申请日: | 201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6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少刚;刘刚;周钊;谷青明;徐震;郭云龙;赵华鹤;刘海丰;舒海生;赵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1/00 | 分类号: | A62C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层建筑 消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消防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能够远程发射的消防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高层建筑不断的出现在各大城市里。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建筑比较高,“烟囱效应”构成了较大的火灾危险性。目前应对高层建筑火灾的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登高消防车向火场喷洒水雾或灭火剂,但是登高车最高只能达到50m,对于更高的楼层无能为力;二是采用直升机从失火建筑上部喷洒,受条件限制应用并不广泛;三是由消防人员进入建筑从内部控制火情,但进入火场费时费力且近距离扑救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现有的消防设备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的消防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精确远程发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的高层建筑消防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它包括推进机构1、击发机构2、气室11、炮管3和炮座;气室11在炮管3的外围,气室的两端均有气口;
所述推进机构包括密封盖6、推进杆7、活塞8,密封盖6和活塞8通过推进杆7连接成一体,活塞8位于气室11里面;
所述击发机构2包括击发气路12、伴随管13、控制珠14、回程挡板15、滑道16,伴随管13位于炮管3内侧,控制珠14置于伴随管13前端,回程挡板15位于伴随管13后侧,滑道16位于伴随管13前端与炮管3之间并与炮管3固定,伴随管13后方的炮管上设有击发气路12的进气口。
推进机构还包括减震橡胶17,减震橡胶17位于伴随管13前方的炮管3上与炮管3粘接在一起。
针对高层灭火出现的种种困难,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层建筑消防炮的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主要方法是把干粉灭火剂装填在消防弹里,消防弹里装填干粉剂的容量能弥散充满整个起火房间,通过消防炮把灭火弹准确打到起火的高层建筑房间里(通过窗户等),消防弹遇到高温或碰撞爆破,灭火剂弥散充满整个房间从而起到灭火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主要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伴随管随动发射方式,击发机构能够实现将高压气体迅速全压加到消防弹上进行发射,稳定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消防炮上弹原理图;
图2.消防炮推弹原理图;
图3.消防炮发射原理图;
图4.消防炮回程示意图;
图5.消防炮击发示意图;
图6.灭火弹带动伴随管运动示意图;
图7.消防炮击发机结构图;
图8.消防炮发射机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1-8。本实用新型的高层建筑消防炮包括推进机构1、击发机构2、气室11、炮管3和炮座。推进机构1位于炮管3的后方,击发机构2安放在炮管3里面,炮管3安放在炮座上,气室11在炮管3外围,整个炮身安置在发射车上。
推进机构1主要是把消防弹4推进到炮膛5里,它主要由密封盖6、推进杆7、活塞8组成。密封盖6、推进杆7和活塞8连接在一起,活塞8位于气室11里面,密封盖6位于弹仓里面,推进杆7将密封盖6和活塞8连成一体。消防弹4放入推进机构1的弹仓里,低压气体通过进气口9进入气室11推动活塞8运动,活塞通过推进杆7带动密封盖6运动从而带动消防弹4运动将其推进到炮膛5里。当消防弹4发射完,低压气体从回程气路10进入气室11推动活塞8回程运动,将密封盖6退回到初始位置,准备下一次的发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91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