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面接触钢丝绳股塑性加工的辊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16967.8 | 申请日: | 2011-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7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包冠宁;余新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凯特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7B7/02 | 分类号: | D07B7/02;D07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6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钢丝绳 塑性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绳生产中的形态处理装置,具体是指生产制造钢丝绳时,用于对捻制的股绳进行塑性挤压变形处理,使股中的钢丝相互成面接触形态的一种面接触钢丝绳股塑性加工的辊模装置。
背景技术
钢丝绳是由若干根股绳合股成绳,股绳是由若干根钢丝经捻制而成;钢丝捻制成股时,股绳中的钢丝相互之间为线接触形态,由线接触的股绳合绳的钢丝绳为线接触钢丝绳,线接触钢丝绳存在如载荷能力低、抗横向变形性能差、易被拉长等诸多缺陷和不良。
现有技术采用模拉法将股中钢丝的线接触处理成面接触,模拉法采用类似滑动拉拔挤压缩径模具的整形处理装置,在钢丝捻制成股时,将股绳穿过模具的滑动挤压模孔,由牵引轮牵引,对股绳进行塑性拉拔挤压缩径变形处理,使股绳中的钢丝相互之间形成面接触形态,即,股中同层钢丝及相邻层钢丝间呈螺旋状面接触状态。
模拉法在实际生产中因变形阻力大、摩擦阻力大,股中钢丝容易在模具前端发生隆起的“灯笼”现象,导致钢丝扭结、断裂,股绳报废;摩擦使得模具发热导致模具损坏,股绳报废;由于拉拔缩径不能实现大梯度的减面率,故模拉法仅适应对较小股径股绳的处理;此外,模拉法的生产效率低,牵引能耗高。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摩擦阻力大,缩径减面梯度小、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与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柱面圆周上设有半圆形的圆弧凹槽的圆柱形的辊模,由上下装在辊模组座上的二只圆周外切且切点处二个圆弧凹槽相对形成整圆的合模模孔的辊模构成一副辊模组;由若干副合模模孔直径依次递减的辊模组沿合模模孔的轴线依次排列,相邻辊模组的二只辊模的圆心连线投影相互正交组成递减缩径辊模组队列的两辊辊模拉拔装置,在钢丝捻制成股时,将股绳依次穿过直径依次递减成列的辊模组的合模模孔,由牵引轮牵引股绳,利用辊模滚动的辊轧作用,对股绳进行辊轧缩径塑性变形处理,使股绳中的钢丝相互之间形成面接触形态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面接触钢丝绳股塑性加工的辊模装置,旨在通过梯级辊轧塑性缩径方式使钢丝绳股的面接触加工处理达到减小摩擦阻力,适应大梯度缩径减面、提高效率、降低能耗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面接触钢丝绳股塑性加工的辊模装置,包括辊模、辊模组座、支架、辊模组、递减缩径辊模组队列,其中:所述的辊模为二端固定设有圆柱形的辊模轴的圆柱形高速工具钢质的轧辊,辊模中心柱面的圆周上设有半圆形的圆弧凹槽;
所述的辊模组座为二侧设有支承墙板的矩状凹形的钢质基座,支承墙板分为上下二节,由螺栓固定连接成一体,上下二节的支承墙板上各设有一个轴承孔,连接成一体的支承墙板的上下二只轴承孔的垂直中心线重合;
所述的支架为安装承载所述递减缩径辊模组队列的钢质基座;
由二只辊模上下平行滑动夹持装在辊模组座的二侧支承墙板之间,辊模的辊模轴通过双列圆柱滚子轴承与支承墙板的轴承孔转动连接;装在辊模组座中的上下平行的二只辊模的柱面圆周相互外切,且切点处二只辊模的所述圆弧凹槽相对合符形成一个整圆的合模模孔构成一副所述的辊模组;
由若干副所述合模模孔直径依次递减的辊模组沿合模模孔的轴线依次排列固定安装在支架上,且相邻辊模组的二只辊模的圆心连线投影相互正交组成所述的递减缩径辊模组队列。
工作原理
应用时,承载着递减缩径辊模组队列的支架安装在位于钢丝绳机的钢丝捻股后合绳前的位置处,将股绳依次穿过直径依次递减成列的辊模组的合模模孔,由牵引轮牵引股绳,利用辊模滚动的辊轧作用,对股绳进行辊轧递减缩径的塑性变形处理,使股绳中的钢丝相互之间形成面接触形态。
由于滚动辊轧与股绳无相对滑动摩擦,因此摩擦力小,减轻了牵引力,降低了能耗;此外,梯级缩径方式,允许对股绳进行大梯度缩径减面,因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凯特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凯特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69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