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控制豆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16351.0 | 申请日: | 201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4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宁;崔卫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11/10 | 分类号: | A23C11/10;A47J31/00;A47J31/44;A47J3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控制 豆浆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无线控制的豆浆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豆浆机制作豆浆时,为提高豆浆制作的口感以及机器工作的安全性,通常设置有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水位传感器等信号检测装置,信号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在机头上或杯体上。在杯体上设置信号检测装置的豆浆机,信号检测结果通常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反馈给机头上的控制电路。
然而,该有线方式反馈信号检测结果的豆浆机,由于机头与杯体是可分离的,因此需要设置用于传输电能及信号的电极。该电极长时间使用后导致接触稳定性降低,甚至造成供电困难,导致信号检测装置不工作,给整机的使用造成危险。并且,电极接触存在接触电阻,使得信号检测装置反馈的检测结果误差较大,影响豆浆的制浆效果。此外电极安装的密封较难实现,密封结构复杂。
该无线方式反馈信号检测结果的豆浆机,通常要设置电源,设置电源的方式主要有电极接触传电、导线传电或电池供电三种方式。该电极接触传电的方式同样存在供电部稳定及密封困难的弊端;该导线传电的方式,受导线安装及长度的影响,使得信号检测装置的安装局限性较大,不利于产品的多样化设计,导线过长又造成成本较高;该电池供电的方式,使得信号检测装置安装较为简单,但电池长时间工作,寿命较短,且电池本身易发生漏液危险,污染食品,造成食物中毒。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够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安全且信号检测准确的无线控制豆浆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无线控制豆浆机,包括杯体、扣合在杯口上的机头、设置在机头内的第一控制电路,该杯体包括外桶、套装在外桶内的内桶,该内桶与外桶之间为隔腔,所述机头内还设置有与第一控制电路电连接的第一感应线圈,隔腔内设置有对应第一感应线圈的第二感应线圈、与第二感应线圈电连接的第二控制电路以及与第二控制电路电连接的传感器,该第二感应线圈与第一感应线圈通过磁场信号相互耦合。所述第二感应线圈安装在内桶与外桶形成的隔腔内,且位于杯口处。
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对应第二感应线圈设置在机头周缘。
所述第一感应线圈与第二感应线圈的感应距离为10厘米。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制浆控制电路及线圈控制电路,该制浆控制电路包括主控芯片,该主控芯片与线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线圈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线圈驱动电路、解调电路、信号整形电路,第一线圈驱动电路接第一电感线圈,第一电感线圈的信号输出端接解调电路,解调电路的输出接整形电路,整形电路将信号输出到主控芯片。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处理电路、编码电路以及线圈驱动电路,该电源处理电路接第二感应线圈的输出端,该传感器的输出端接编码电路,该编码电路输出端接线圈驱动电路,该线圈驱动电路驱动第一电感线圈发送编码信号。
所述传感器设置在外桶的内壁或内桶的外壁上。
所述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或开关信号传感器。
一种无线控制豆浆机,包括杯体、机座、设置在机座内的第一控制电路、以及与第一控制电路电连接的第一感应线圈,该杯体包括外桶、套装在外桶内的内桶,该内桶与外桶之间为隔腔,该杯体安装在机座上,该隔腔内设置有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控制电路电连接的传感器以及经耦合提供第一感应线圈数字信号的第二感应线圈,该第二控制电路与第二感应线圈电连接,该第二感应线圈还经耦合获取第一感应线圈的电磁能量以提供第二控制电路工作电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杯体内桶与外桶之间的隔腔内设置第二控制电路及第二感应线圈,通过第二感应线圈耦合获取第一感应线圈的电磁能量以提供第二控制电路工作电源。如此改变了传统耦合器插接的方式,解决了由于电极式供电连接方式造成的供电不稳定及打火等安全隐患。并且,第一感应线圈耦合第二感应线圈的数字信号,实现了杯体上信号检测装置的无线传输,解决了电极式信号传输,受接触电阻影响反馈数据准确性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磁耦合的方式进行数据与电能的传输,可实现完全的密封,避免电极式连接的密封困难,解决了电极式连接的进水危险,还省去了外露端子,使用起来更为安全可靠。另外,无线传输工作电源无需专门设置传电电极或电池,使得结构简单,提高了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成本也更加的环保。
本实用新型将第二感应线圈安装在内桶与外桶形成的隔腔内,且位于杯口处,第一感应线圈对应第二感应线圈设置在机头周缘。如此,无需另外设置定位装置,只要机头扣合在杯体上即可实现稳定的传输,使用更加方便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16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