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节头测温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08658.6 | 申请日: | 201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8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傅哲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纪超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8 | 分类号: | G05B19/0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测温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备用电源检测装置,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电缆节头测温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办公场所和居住宅设计方面不够完善,一旦发生火灾损失巨大。随着用户用电量和用电需求的提高,由于电缆节头长时间用电,会引起电缆节头松动发热而导致火灾,而且电缆节头的严重老化或接触不良也会导致火灾发生率的不断提高,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节头测温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缆节头测温控制装置,包括温度采集检测模块、中央处理器和光耦信号触发模块,所述温度采集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经A/D转换模块输入到中央处理器,由中央处理器输出连接GSM短信收发模块和驱动控制输出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与光耦信号触发模块双向数据传输。
所述温度采集检测模块采用K型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信号。
所述温度采集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经运算放大器放大。
所述中央处理器为单片机。
所述光耦信号触发模块由触发开关输出连接光电耦合电路构成。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采用温度传感器采集电缆表面温度,当电缆表面温度超出设置报警值时,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信号经A/D信号转换后经中央处理器控制输出,分别驱动GSM短信收发模块和断电装置脱扣断电切断电气火灾隐患,而光耦触发模块可接收于来自火灾报警系统的联动控制信号,当火灾报警系统检测到火灾时,其输出的控制信号经光耦触发模块通过中央处理器切断相应断电装置,从而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缆节头测温控制装置,包括温度采集检测模块1、中央处理器2和光耦信号触发模块3,所述温度采集检测模块1的输出端经A/D转换模块11输入到中央处理器2,由中央处理器2输出连接GSM短信收发模块21和驱动控制输出模块22,所述中央处理器2与光耦信号触发模块3双向数据传输。
如图2所示,由温度传感器K、电阻1R1、二极管1D1、电阻1R4、电阻1R3、电容C1等组成温度采集检测电路,温度传感器K为K型传感器作用于采集温度信号,当温度传感器K检测到电缆表面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其检测到微弱的直流电压信号经二极管1D1信号调整后,输入到运算放大器U2的第3脚,调整电阻1R5可改变放大倍数,经运算放大器U2内部信号放大后,由其第6脚输出的放大信号输入到A/D转换芯片U3的第2脚,经数据A/D转换后,输入到经单片机IC1的第21、23、25脚的I/O端进行数据通信,因温度传感器K检测的温度达超过设定值,单片机IC1读取的A/D转换芯片U3的数据与单片机IC1内部数据不符时,经单片机IC1内部处理判断发出控制信号后分两路输出,第一路输出由单片机IC1的第1、2、3、4脚与GSM短信收发芯片IC2组成数据传输通信电路,由单片机IC1发出数据指令驱动GSM短信收发芯片IC2发出短信报警信息到指定的值班人员手机,显示当前电缆故障状态信息;第二路由单片机IC1的第26脚输出低电平电阻R8限流,使三极管VT1截止,继电器J吸合,继电器开关J-1由常开点转为常闭点,分励线圈KM得电,推动断电装置脱扣断电,达到预火灾的作用。
由接触开关Q1输出连接光电耦合电路U1组成光耦信号触发消防联动强切断电电路,当火灾报警系统检测到火灾险情时,接触开关Q1闭合,此触发电压经电阻R1限流使光电耦合电路U1导通,此时单片机IC1的第37脚呈低电平状态,由单片机IC1的第26脚输出低电平经电阻R8限流,使三极管VT1截止,继电器J吸合,继电器开关J-1由常开点转为常闭点,分励线圈KM得电,推动断电装置脱扣断电,达到消防联动强切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实用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纪超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泉州纪超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086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视频序列盲重建方法
- 下一篇:网络购物称重即时结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