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动救援服务车翻转板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84381.8 | 申请日: | 201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6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惠波;刘江;彭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樊康捷飞龙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0 | 分类号: | B60N3/00;B60P3/025 |
代理公司: | 襄阳嘉琛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7 | 代理人: | 严崇姚;杨海嵘 |
地址: | 441003 湖北省襄樊***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动 救援 服务 翻转 板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厢式汽车厢内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辆救援、配件运输、展示、展售、技术支持、技术培训等厢式多功能流动服务车辆上的厢体内部翻转板结构,是各种类型车辆售后服务站、服务点及个体车辆维修点使用的一种流动的车辆服务型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流动服务车大都采用厢式汽车,主要侧重于车辆救援、配件运输。由于厢体内侧板多采用瓦楞板,具有防碰撞的基本功能,因而仅能满足于车辆救援、配件运输。随着救援服务业务的不断扩展,除基本的车辆救援、配件运输服务外,还需进行展示、展售和技术培训、支持等服务,这就要求流动救援服务车要“一车多用”,但现有厢体内侧的瓦楞板显然不适合进行展示、展售和技术培训、支持等服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使厢式汽车的厢体既适合用于车辆救援、配件运输,又适合用于展示、展售和培训的流动救援服务车流动救援服务车翻转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厢式车翻转板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活动板组和活动板转轴安装机构;其中,活动板的一面为瓦楞板、另一面为装饰板;活动板侧边顶部安装轴套,底部安装转轴,活动板的瓦楞板上安装插销;活动板转轴安装机构包括L型折弯件、安装在折弯件水平面上的可拆卸式轴套和T型轴;L型折弯件沿车厢内壁上部固定,T型轴穿过可拆卸式轴套和活动板顶部的安装轴套;沿车厢内侧厢壁上部对应的厢底均设有与活动板上转轴、插销配合的轴套;活动板组各活动板依次排列。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厢壁上部的轴套是通过L型折弯件固定在车厢内侧厢壁上,其中,折弯件垂直一面焊接在厢壁上方,水平一面打孔并安装一个可拆卸的轴套,与活动板的侧边顶部焊接的轴套同一圆心。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厢底上的轴套固定在车厢下方的底盘两侧边梁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一面为铁瓦楞板、另一面为装饰板的活动板组,并在各活动板的瓦楞面装有插销,一侧顶部焊接轴套,底部焊接门轴,沿车厢内侧厢壁上部及对应的厢底均设有与活动板上的门转轴、插销配合的轴套,将活动板组各活动板依次排列,通过门转轴装配到其对应的轴套中,因而当需要用于车辆救援、配件运输时,可依次向一个方向翻转各活动板并固定,使瓦楞面朝外即可;当需要用于展示、展售和培训时,可依次向另一个方向翻转各活动板并固定,使装饰面朝外即可,形成流动的展示厅、展售厅和培训教室。本实用新型秉承“一车多用”的理念,在保证厢体内侧板防碰撞的基本功能外,在侧板的另一面使用装饰板,通过轴进行翻转,以实现不同需要下状态的灵活切换。本实用新型具有使厢式汽车的厢体既适合用于车辆救援、配件运输,又适合用于展示、展售和培训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车辆救援、配件运输、展示、展售、技术支持、技术培训等厢式多功能流动服务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厢内部展示状态下翻转板右俯视图,左首为车尾,右首为车头。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厢内部运输状态下翻转板右俯视图,左首为车尾,右首为车头。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转轴安装机构及活动板安装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翻转板机构如图1至图3所示。厢体内侧加装一组活动板,活动板一面材料为装饰板,另一面材料为瓦楞板,活动板与厢体连接方式为门转轴连接方式。
如图3所示,在活动板的侧边顶部焊接轴套13,底部焊接转轴16。在厢体两侧上方靠近顶部的位置焊接一块L型折弯件11,折弯件水平一面打孔安装可拆卸式轴套12;在与之对应的底盘边梁处打孔,焊接轴套17,使可拆卸式轴套12、轴套13、17和转轴16的圆心在同一垂直线上。活动板15就可以像装门板一样装到轴套17中,并用一根T型轴14插入折弯件11和活动板15上的轴套,保证与厢体侧板连接固定,并可以左右翻转180°。
本实用新型车厢内状态默认为展示状态。如图1所示,所有活动板装饰面朝外,活动板1、9成对关形式盖住车尾后门,车厢右侧开有侧门6并外露,活动板5盖住侧板10,厢体侧板10为单面瓦楞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樊康捷飞龙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襄樊康捷飞龙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843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