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拼装式井下架空乘人装置驱动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8953.1 | 申请日: | 201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1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余双杰;牟方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煤立达矿山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12/02 | 分类号: | B61B12/02 |
代理公司: | 株洲市奇美专利商标事务所 43105 | 代理人: | 刘国鼎 |
地址: | 412003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拼装 井下 架空 装置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轮,尤其涉及一种拼装式井下架空乘人装置驱动轮。
背景技术
驱动轮主要用于煤矿井下架空乘人装置,作为驱动运输钢丝绳的零部件,驱动轮工作时,由动力带动旋转,钢丝绳围抱在轮衬(衬块)上,围抱角度为180°传统驱动轮采用整体铸造结构,存在的问题是:
①整体铸造结构驱动轮重量较重,在浇注冷却过程中,由于轮圈及辐条比较单薄,中间轮毂部分较厚实,导致在冷却过程中冷却速度不同,轮圈及辐条先冷却,轮毂后冷却,因此在辐条与轮毂结合处产生内应力,当驱动轮在受到外力时容易导致应力部位开裂。整体焊接式驱动轮由于焊接变形的影响,导致外观极差。
②轮衬安装难度大:轮衬由许多小块镶嵌在驱动轮槽内,组成一整圈,在驱动轮槽一侧开一小孔,在安装轮衬时,将轮衬从小孔装入,再在轮槽内移动,直至装满一整圈。
③使用过程中轮衬更换难度大:驱动轮使用过程中,运输钢丝绳围抱在驱动轮上,围抱角为180度,更换轮衬时,需先将钢丝绳卸下,将轮衬从小孔打出,再将新的轮衬装入,然后将运输钢丝绳装好,整个更换过程周期长,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拼装式井下架空乘人装置驱动轮,以克服上述之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拼装式井下架空乘人装置驱动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轮毂1、辐条2、轮圈3、衬块4、下夹板5、上夹板6,所述的辐条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轮毂1相连,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轮圈3相连,下夹板5安装在轮圈3的下侧,上夹板6安装在轮圈3的上侧,衬块4安装在下夹板5和上夹板6形成的槽内。
所述的下夹板5为整圆或两剖分式结构,上夹板6是至少两等分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采用拼装结构,零件本身内部无应力,并且外形美观;
②轮衬安装更换简单方便:下夹板5为整圈或两剖分式,上夹板为六剖分式由六段圆弧组成一整圈,也可以三剖分、四剖分或五剖分;更换轮衬时可依次拆除上侧夹板,更换该段轮衬(衬块)后再装上夹板即可;本驱动轮在更换轮衬时不需要卸下运输钢丝绳,更换轮衬时先更换没有围抱钢丝绳的一侧,再将驱动轮转运一定角度,再更换另一侧,整个更换过程周期短,劳动强度小。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毂,2-辐条,3-轮圈,4-衬块,5-下夹板,6-上夹板,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它包括轮毂1、辐条2、轮圈3、衬块4、下夹板5、上夹板6,所述的辐条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轮毂1相连,另一端通过螺栓与轮圈3相连,下夹板5安装在轮圈3的下侧,上夹板6安装在轮圈3的上侧,衬块4安装下夹板5、上夹板6形成的槽内。
所述的下夹板5为整圆或两剖分式结构,上夹板6是至少两等分式结构。
附图所示为一种拼装式驱动轮,它由轮毂1、辐条2、轮圈3、轮衬(衬块)4、下夹板5、上夹板6及连接螺栓组成;轮毂1为铸造结构,辐条2采用型材制成,它一端与轮毂1相连,另一端与轮圈3相连,下夹板5安装在轮圈3下侧,上夹板6安装在轮圈3上侧,通过螺栓连接紧固,轮衬4安装在下夹板5和上夹板6形成的槽内。下夹板5为整圆或两剖分式结构,上夹板6为六剖分结构,也可以剖分成三等分、四等分、五等分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煤立达矿山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湘煤立达矿山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89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暖器外观结构
- 下一篇:水平式包装机的伺服马达走纸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