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折叠盒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77690.2 | 申请日: | 201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1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黄可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银三环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张少君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折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自行车,尤其是用于折叠自行车折叠部位的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自行车是利用复数杆体及轮胎所构成,因此传统的自行车的体积相当庞大,停放时必须预留一较大的空间方能予以摆放,然而现今都是的寸土寸金,人们居住的空间已逐渐被压缩,因此空间上的应用显得格外重要,传统的自行车已经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许多厂商便投入折叠自行车的研发和生产,而为适应折叠自行车的崛起,与其配套的折叠接头也得到快速发展。
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201245210的一种新型自行车折叠器,自行车折叠器由前盖、后盖、销钉轴、手柄、前手柄转动轴、后手柄转动轴和六方调节螺杆组成;前盖和后盖下端通过销钉轴铰接;前盖和后盖中心区域上均设有安装车杆的安装孔;前盖和后盖上均设有相配合的凹凸齿轮;后盖上方设有安装前柄转动轴的转轴孔;手柄下方设有安装后柄转动轴的转轴孔;调节手柄位置的六方调节螺杆一端安装在前手柄转动轴的第一牙纹孔中,另一端安装在后手柄转动轴的第二牙纹孔中。该折叠器虽然也能起到折叠接头的作用,但是其锁紧力度不够,容易出现松脱,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行车折叠盒,其结构合理,锁紧力度强,不容易发生松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折叠盒,包括前盖板、与前盖板配合的后盖板、手柄和扣合部,所述前盖板与后盖板下端交接,所述前盖板上端设有卡扣,所述手柄前端铰接在所述后盖板上端,所述手柄前端呈凹陷,手柄上于前端铰接处的后方设有槽孔,所述槽孔内设有可活动的第一销轴,所述扣合部前端设有钩扣,后端伸入所述手柄前端凹陷并固定在所述第一销轴上;所述扣合部后端还设有螺杆,所述手柄底部于所述扣合部后方设有固定板,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固定板并与调节螺母配合。当折叠盒需要锁紧即前盖板与后盖板贴合时,扳动手柄尾部,使其逆时针翻转,由于扣合部一端铰接在手柄上,手柄的翻转带动了扣合部一起向前运动,当扣合部向前移动到前盖板的卡扣处时,可将扣合部前端的钩扣卡在卡扣上,然后顺时针扳动手柄尾部,同理手柄带着扣合部向后运动,由于扣合部的向后运动会受到卡扣的限制,使得扣合部对前盖板有一个向后拉的力,并且手柄翻转的角度越大,扣合部对前盖板的拉力就越大,前盖板与后盖板之间的贴合力就越大,当手柄翻转到大概与后盖板垂直位置时,手柄的翻转动作完成,即完成折叠盒的锁紧动作;当折叠盒需要解锁即将前盖板与后盖板分开时,其动作原理与上述折叠盒锁紧一样;另外,利用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可以调整第一销轴在的位置,从而改变扣合部的扣合位置,使扣合部能够适度的扣合在前盖板的卡扣上,既不太紧也不会太松。
作为改进,所述前盖板与后盖板下端通过第二销轴交接。
作为改进,所述前盖板上端卡扣包括由前盖板延伸的两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之间设有第三销轴。
作为改进,所述手柄前端通过第四销轴与所述后盖板上端铰接。
作为改进,所述前盖板与后盖板的贴合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条。
作为改进,所述扣合部呈弧形。
作为改进,所述槽孔为条形槽孔。
作为改进,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中心区域上均设有用于安装自行车车杆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手柄和扣合部巧妙的借用了曲柄滑块机构的原理,同时又是在曲柄摇杆机构上的一个延伸,使得折叠接头的结构变得更简单;
利用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可以调整第一销轴在的位置,从而改变扣合部的扣合位置,使扣合部能够适度的扣合在前盖板的卡扣上,既不太紧也不会太松;
螺母与螺杆的配合更稳定可靠,不易发生松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视图。
图3为手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银三环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银三环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76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