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并轴机退绕张力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6641.7 | 申请日: | 201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0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百川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H13/14 | 分类号: | D02H13/14;G01L5/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雪莹 |
地址: | 362808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机退绕 张力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力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并轴机退绕张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织造过程中,先在经线轴上卷绕长丝,并轴机再将多个经线轴上的长丝绕到织轴上,从而合并为一个更大的织轴。在经线轴退绕过程中,通常要求各经线轴的退绕张力一致,而且偏差越小越好。现有的并轴机退绕张力控制装置中,每个经线轴用一个磁粉制动器,磁粉制动器的输出轴端通过两级减速传动与经线轴的轴端相连;通过调整激磁电流来控制磁粉制动器的输出转矩,从而达到控制退绕张力的目的。使用时,需人工定时用单丝张力计测量单丝张力,再据此改变磁粉制动器的激磁电流的大小,以调整输出转矩,控制退绕张力。
由于人工测量为间断式检测,不能及时发现退绕张力异常;而且一个织轴的生产时间有60-120分钟,期间张力检测需有多次,操作起来很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连续监测退绕张力的并轴机退绕张力检测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并轴机退绕张力检测装置,包括送经齿轮、驱动齿轮、磁粉制动器和传感力臂,该送经齿轮与并轴机的经线轴同轴转动,该驱动齿轮与该磁粉制动器的输出轴同轴转动,该驱动齿轮与该送经齿轮相互啮合,该传感力臂的一端设在该磁粉制动器上,其中: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张力传感器,该张力传感器的测力端设在所述传感力臂的另一端,该张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显示器的输入端。
所述磁粉制动器设有对应张力的激磁电流档位。
所述磁粉制动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至制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端。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并轴机退绕张力检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磁粉制动器与经线轴一起旋转,由磁粉制动器产生的制动阻力来控制经线轴的退绕张力;制动力矩通过传感力臂传到张力传感器的测力端,检测到的张力输送到显示器显示,这样可以实现连续监测、显示张力;再据此改变磁粉制动器的激磁电流的大小,以调整输出转矩,控制经线轴的退绕张力;基于张力传感器的连续监测,通过显示器连续显示各经线轴的退绕张力,操作起来极其方便,也便于及时发现张力异常、及时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并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并轴机退绕张力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并轴机退绕张力检测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
送经齿轮 10 驱动齿轮 20
磁粉制动器 30 传感力臂 301
张力传感器 302 显示器 303
制动电流调节器 304 经线轴 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并轴机退绕张力检测装置包括送经齿轮10、驱动齿轮20和磁粉制动器30。送经齿轮10与卷绕有长丝的经线轴40同轴转动,驱动齿轮20与磁粉制动器30的输出轴同轴转动,驱动齿轮20与送经齿轮10相互啮合。
磁粉制动器30采用现有结构,根据电磁原理利用磁粉传递转矩。磁粉制动器30上连接有传感力臂301,再通过张力传感器302、显示器303进行连续检测、显示退绕张力。张力传感器302的测力端设在传感力臂301的一端,张力传感器302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显示器303的输入端。传感力臂301的另一端设在磁粉制动器30上,两者的连接方式采用现有技术。磁粉制动器30上设有对应张力的激磁电流档位,或者磁粉制动器30的输入端再电连接至制动电流调节器304的输出端。
磁粉制动器30与经线轴40一起旋转,张力由制动阻力产生,制动力矩通过传感力臂301传到张力传感器302的测力端,产生0-20MV的信号电压,送到数字式显示器303显示。再根据所显示的数据,调整激磁电流档位,或者通过制动电流调节器304来调整磁粉制动器30的激磁电流,控制制动转矩的大小,从而达到控制经线轴40退绕张力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通过张力传感器302来检测各经线轴40上的张力,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精确、及时地调整各磁粉制动器30的扭矩,使各经线轴40上的张力保持一致;通过张力传感器302测出的张力均衡,避免人工测力的误差,无需反复调节磁粉制动器的电流;利用制动电流调节器304调节激磁电流的大小,可以轻易地控制转矩的大小,准确控制并传达所需转矩,控制退绕张力。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百川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百川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66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绣花机机头辅助压脚提升块
- 下一篇:粘胶纤维酸浴系统高效节能闪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