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扭杆驱动型复摆转动惯量测量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51214.3 | 申请日: | 201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8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乐;李祥云;孙志扬;乔永强;卢志辉;薄悦;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10 | 分类号: | G01M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复摆 转动惯量 测量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测量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扭杆驱动型复摆转动惯量测量机构。
背景技术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度量,是武器系统、航空航天领域许多零部件和产品的重要评价参数。
目前转动惯量测量多采用立式扭摆法,此类设备的扭杆与轴系竖立布置,组成摆动系统,测量时物体置于轴系上部的托盘,测量系统摆动周期并与标准体摆动周期进行比对,计算出物体转动惯量;立式扭摆法在多数的转动惯量测量设备中广泛引用,对容易竖立放置的物体,满足了测量要求,精度较高且稳定。
随着国防武器系统的研究发展,对武器精度提高了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对质量特性测量的更高要求。对有些早期不太要求的质量特性参数也提出了测量要求,如火箭弹等长细比较大的轴向转动惯量,此类构件长度较大,如果采用常用的立式设备测量轴向转动惯量,竖立装卡及定位困难,无法实现测量。此外对大型鱼雷,不允许竖立在地面测量,不能采用竖立结构设备测量,所以在卧式设备上研究满足轴向转动惯量测量的测量方法变得至关重要,此类设备的研究,可避免被测体的竖立装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扭杆驱动型复摆转动惯量测量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设计思路是基于适于卧式布置的复摆结构,同时加入扭杆机构,提高了复摆系统刚度,使物体在卧式状态下能测取高精度的转动惯量参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采用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测量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测试台面上的左、右摆轴支座,通过以共轴线方式设置在两端的摆动轴架放在左、右摆轴支座之间的支架,以及通过分别设置在左、右摆轴支座上的扭杆锁紧机构以与摆动轴共轴线的方式分别连接在摆动轴左、右端的扭杆;沿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左、右各一个高度可调的承物架;在左、右摆轴支座中的一个摆轴支座上安装有与支架底部相结合的用于驱动支架摆动的拨动机构,该拨动机构用于对支架进行一个初始角度的位移引起支架摆动,在另一个摆轴支座上安装有与支架底部相结合的用于测取支架的振动周期的周期测量机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承物架的高度调节是通过由手轮驱动的调节螺杆副来实现的。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在卧式测量台上用卧式测量方式测量出了只有竖立状态才能测量出的参数,解决了对无法竖立的飞行体轴向转动惯量测量问题。而且该机构延用了成熟的扭杆机构,测量出的数据满足高精度测量需要。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测量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测试台面上的左、右摆轴支座(9),通过以共轴线方式设置在两端的摆动轴(2)架放在左、右摆轴支座(9)之间的支架(3),以及通过分别设置在左、右摆轴支座(9)上的扭杆锁紧机构(6)以与摆动轴共轴线的方式分别连接在摆动轴左、右端的扭杆(1);沿所述支架(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左、右各一个高度可调的承物架(4);在左、右摆轴支座(9)中的一个摆轴支座上安装有与支架底部相结合的用于驱动支架(3)摆动的拨动机构(8),该拨动机构(8)用于对支架进行一个初始角度的位移引起支架摆动,在另一个摆轴支座上安装有与支架底部相结合的用于测取支架的振动周期的周期测量机构(7)。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承物架(4)的高度调节是通过由手轮驱动的调节螺杆副(5)来实现的。
承物架根据物体外形设计,准确定位测量物体或标准体测量基准轴与摆动轴,如需要可调整手轮机构,使两者重合。物体放置完毕,拨动机构触发系统摆动,由周期测量机构测取系统摆动周期,扭杆的布置大大提高了摆动系统的刚度,减小了阻尼的影响。分别测量空架、空架+标准体、空架+测量物体的摆动周期可计算出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机械研究所,未经郑州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12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稻叶形控制基因SRL-1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水稻炭基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