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排砂功能的安全带带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3101.2 | 申请日: | 201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4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B11/25 | 分类号: | A44B1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功能 安全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安全带,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排砂功能的安全带带扣装置。
背景技术
安全带带扣装置是常见用于交通工具的安全防护组件,只要是具有驾驶座的地方,无论是自小客车、飞机甚至是游艇的驾驶座,皆设有安全带提供驾驶人员或乘客基本的防护。
一般的安全带带扣装置可利用弹簧元件,以弹簧元件的伸缩功能将安全带连接件扣入与弹出带扣装置中;但是一般带扣装置排放砂石颗粒等异物的功效并不显著,尤其如沙滩车、越野车或全地形车等经常行驶在沙滩、泥泞地或在溪河中涉水,行驶的过程中易有泥沙、沙尘或砾石颗粒渗入汽车安全带的带扣装置中。
掉落到带扣装置中的泥沙或沙石颗粒将会填入其内部的空间中,势必会影响到这些弹簧元件的伸缩空间或伸缩能力,或是影响带扣装置内部零件的互动机制,使带扣装置无法正常操作而损坏。
例如,在泥沙或砂石颗粒占据带扣装置的情况下,使用者欲从带扣装置退出安全带连接件时,这些砂石颗粒可能压迫到带扣装置中的弹簧元件,弹簧元件无法提供弹力,使安全带连接件锁死在带扣装置内部无法退出,或使带扣装置无法牢固扣住安全带连接件,导致安全带连接件容易松脱,造成使用上的不便,甚至影响到使用者的交通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已知的安全带带扣装置中,无法有效排放泥沙或砂石颗粒等异物,导致使用上的不便,甚至影响到使用者的交通安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带带扣装置,具有良好排除泥沙或砂石颗粒的功效。
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提供一种具有排砂功能的安全带带扣装置,其包含有壳体与扣接组件,其中:
该壳体内部具有容置空间且其两端形成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其底部邻近第二开口的地方贯穿形成有至少一个泥砂排放孔,及内底面形成支撑凸部;
该扣接组件用以扣接与释放安全带的连接件,该扣接组件固定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中,且设置在支撑凸部上方,使该扣接组件与该壳体的内底面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连通该第一开口、该第二开口与该泥砂排放孔。
该扣接组件包含框架、固定座、卡挚部与推压按钮,其中:
该框架具有底板,该底板两侧分别向上延伸翼片,各翼片的上缘具有轨道槽,以及各翼片的壁面形成贯穿的导槽,底板设有至少一个排砂孔以及与定位孔,该底板通过这些定位孔设置在该下盖的支撑凸部上方;
该固定座包含有座体、推动部与第一弹簧,该座体设置于该框架上,该座体纵向贯穿形成设置孔,该座体邻近该第二开口的一端向上突伸形成抵靠部,该推动部设置在该座体的设置孔中,该第一弹簧设于设置孔中,第一弹簧一端抵靠于设置孔的侧壁,另一端抵靠推动部;
该卡挚部设在该固定座朝第一开口方向的一侧,包含有碟片及第二弹簧,该碟片的两端分别枢设于该两翼片上,该碟片朝向第二开口的侧边上形成卡挚块以及向上突伸的推压片,该碟片底面与该框架间设置有该第二弹簧;
该推压按钮穿入该壳体的第一开口内而设置在该框架上,该推压按钮与该碟片之间形成空间,该推压按钮包含有按钮本体与第三弹簧,该按钮本体于朝该第二开口的侧面上延伸两平行的滑块,各滑块的外侧与按钮本体的交接处形成扣部,朝向该推压片的滑块其侧面形成斜面,各扣部与各滑块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导槽与轨道槽中,该第三弹簧的一端抵靠于该抵靠部,另一端抵靠于按钮本体。
固定座的抵靠部设有至少一个穿孔。
该壳体由上盖与下盖组合而成。
通过该扣接组件与该下盖的内底面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且该空间连通该第一开口、该第二开口与该泥砂排放孔,若有泥沙或砂石颗粒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带扣装置时,这些泥沙或砂石颗粒即可经由该空间,从该泥砂排放孔与该第二开口排放出,由此达到排除泥沙或砂石颗粒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局部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与安全带连接件结合的侧面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另一与安全带连接件结合的侧面剖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接续图6的操作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与安全带连接件脱离的侧面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壳体 101第一开口
102第二开口 11上盖
12下盖 120泥砂排放孔
121支撑凸部 20扣接组件
21框架 210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3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