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挤压铸造机压射冲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120002828.2 | 申请日: | 2011-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1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孙珏;许善新;贾祥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基铸造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8/02 | 分类号: | B22D18/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王玉国;陈忠辉 |
| 地址: | 2151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铸造 机压射冲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头,尤其涉及一种挤压铸造机压射冲头。
背景技术
挤压铸造可以获得组织致密,综合性能较高的铸件。全自动挤压铸造机只有日本技术最成熟,国产挤压铸造机近几年才研发成功,在研发过程中有较多的技术问题难以解决,挤压压射冲头与料筒内壁卡死就是其中之一。挤压铸造过程中,冲头推动金属液沿料筒内壁滑动,将金属液推入模具型腔,然后施加高压,使金属液在压力下凝固。保压凝固过程中液态金属所受压力较大,金属液反向进入料筒和冲头的间隙中,使两者卡死,给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挤压铸造工艺的特点是凝固过程中需要高压补缩,而凝固一般是由外壁向中心的顺序凝固,若冲头与金属液接触的端面为平面,在施压补缩的时候,冲头所施加的力会先作用在外壁已凝固的金属上,使其发生塑性变形,然后冲头才能对未凝固的金属液施加一定的力,在此过程中,压射力有较大的损失,不利于压力补缩。
挤压铸造工艺与压铸工艺的差别在于:挤压铸造压射时,充型速度较小,充型结束后的挤压压力较大,而压铸时的充型速度较大,液态金属对冲头的瞬时冲击大,且冲头与料筒的内壁摩擦大。专利CN2614816Y和CN2686768涉及的压铸冲头都提高了冲头的耐磨性,但不能解决挤压铸造机冲头与料筒卡死的问题,以及挤压补缩力损失的问题。专利CN1663708A所涉及的压射冲头也不能解决挤压补缩力损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挤压铸造机压射冲头,使其解决压射冲头与料筒之间的卡死现象,并克服保压凝固过程中,挤压力损失大的问题,压射冲头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挤压铸造机压射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射冲头由球冠端面、第一圆台、第二圆台、圆柱、长方体组成,所述球冠端面的下端面与第一圆台的上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圆台的下端面连接第二圆台的上端面,所述第二圆台的下端面连接圆柱上端面,所述圆柱的下端面连接长方体的上端面,所述长方体的下端面与连接杆连接,所述压射冲头设置于料筒内,所述料筒内壁的左右两边设置有第一凝固区,所述左右两边的第一凝固区的内壁上端设置有第二凝固区,所述左右两边的第二凝固区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凝固区,所述第三凝固区的上端和左右两边的第二凝固区的内侧设置有第四凝固区。
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挤压铸造机压射冲头,其中,连接杆与挤压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压射冲头采用球冠状端面可以有效的传递压力,压射冲头采用两段圆台可形成先凝固区,阻隔液态金属与料筒和压射冲头接触,防止卡死,冲头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压射冲头构造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料筒凝固区域与压射冲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压射冲头由球冠端面1、第一圆台2、第二圆台3、圆柱4、长方体5组成,球冠端面1的下端连接第一圆台2的上端,第一圆台2的下端面与第二圆台3的上端面,第二圆台3的下端面连接圆柱4上端面,圆柱4的下端面连接长方体5的上端,长方体5的下端与连接杆6连接,压射冲头设置于料筒10内,料筒10内壁左右两边设置有第一凝固区9,左右两边的第一凝固区9的内壁上端设置有第二凝固区8,左右两边的第二凝固区8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凝固区7,第三凝固区7的上端和左右两边的第二凝固区8的内侧设置有第四凝固区11,连接杆6与挤压设备连接。
具体应用时,压射冲头由五部分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球冠端面1,第一圆台2,第二圆台3,圆柱4,长方体5。球冠端面的高3~10mm,球冠端面1的下端面与第一圆台2的上端面重合,第一圆台2的下端面与第二圆台3的上端面重合,第二圆台3下端面与圆柱4上端面重合,圆柱4的下端面与长方体5上端面共面,球冠端面1,第一圆台2,第二圆台3,圆柱4,长方体5合成为一体式结构,压射冲头与连接杆连接,与料筒10间隙配合。压射冲头材料可选用球墨铸铁或者灰口铸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基铸造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基铸造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28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铸造铝活塞喷水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钢渣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