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曳引机的紧急救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63136.2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6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丰川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明电舍 |
主分类号: | B66B5/02 | 分类号: | B66B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曳引机 紧急 救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曳引机的紧急救援装置。
本发明特别地研究了当电梯由于停电等而紧急停止时为救出被关入电梯轿箱中的乘客而使用的盘车手轮(日文:手卷ハンドル)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电梯的曳引机具有曳引轮和用于旋转驱动该曳引轮的电动机。主钢丝绳卷绕在曳引轮(日文:網車)上,轿箱安装在该主钢丝绳的一端上,配重安装在该主钢丝绳的另一端上。当利用电动机使曳引轮旋转时,轿箱升降移动。
然而,一旦停电,电梯的轿箱将停止在楼层之间,乘客会被关入轿箱内。
对于设有自用发电设备的设施,可利用该自用发电设备发出的电力驱动曳引机的电动机,通过恢复电梯的运行来使轿箱升降到最靠近的楼层,从而解救出被关入的乘客。
另一方面,对于未设有自用发电设备的设施,为在停电时进行紧急救援,通过利用盘车手轮使曳引机的电动机、曳引轮旋转来使轿箱升降到最靠近的楼层,从而解救出被关入的乘客。
在此,说明利用盘车手轮使曳引机的电动机、曳引轮旋转的现有技术。
图3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51548的图9)中所示的技术。在图3中,10是曳引机,11是电动机,12是制动器,15是盘车手轮。
当发生停电时,打开制动器12,将盘车手轮15连接到电动机11的旋转轴11a的轴端上。然后,利用人力旋转驱动盘车手轮15而使旋转轴11a旋转,从而升降轿箱。
图4是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号WO 2004/000710的图2)中所示的技术。在图4中,20是曳引机,21是电动机,22是制动器,23是曳引轮,25是盘车手轮。
当发生停电时,打开制动器22,将盘车手轮25的突起25a插入旋转部(与曳引轮23、电动机的旋转部一体连接的部分)的缺口内。然后,利用人力旋转驱动盘车手轮25而使旋转部(与曳引轮23、电动机的旋转部一体连接的部分)旋转,从而升降轿箱。
另外,当盘车手轮25旋转规定角度时,突起25a与背板24发生干涉。因此,若发生干涉,则重复以下动作,使制动器22工作并取下盘车手轮25,其后使盘车手轮25位于其他旋转位置并把突起25a插入缺口内,打开制动器22并再次使盘车手轮25仅旋转规定角度。
图5是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63063的图1)中所示的技术。在图5中,30是曳引机,31是电动机,32是制动器,33是曳引轮,35是盘车手轮。
盘车手轮35上具有小齿轮35a,曳引轮33上具有大齿轮33a。盘车手轮35以使小齿轮35a与大齿轮33a啮合的方式,由设置在曳引机的底座36上的手轮保持部件34可自由旋转地保持。
当发生停电时,打开制动器32,利用人力旋转驱动盘车手轮35而使曳引轮33旋转,从而升降轿箱。
在此例中,由于使用了齿轮33a、35a,因此,即便是人力,也能够轻易地使曳引轮33旋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特许文献1]日本特开2000-351548
[特许文献2]国际公开号WO 2004/000710
[特许文献3]日本特开2000-63063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图3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盘车手轮15与旋转轴11a的轴端连接。若采用此构造,则在大型电梯等需要大转矩的情况下,利用手动不能使其旋转。
另外,由于盘车手轮15与旋转轴11a的轴端连接,因此,不能在该轴端上安装编码器等。
近年来,由于利用变换器(inverter)控制来进行电机控制,所以大多在旋转轴的轴端配备编码器,如果不在轴端安装编码器,就会产生问题。
在图4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由于盘车手轮不安装在轴端,所以能够安装编码器,但存在在构造上不能连续旋转的问题。
在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可使用齿轮33a、35a来手动地旋转。
然而,在使用齿轮33a、35a的情况下,由于需要保持盘车手轮35,所以设有用于将手轮保持于电梯曳引机30的底座36上的手轮保持部件34。
若采用此构造,由于需要配置曳引机30的底座36,对于利用两个轴承把曳引轮夹于其间来保持该曳引轮的双支承构造而言不存在问题,但在把曳引轮配置于轴承外部的悬臂构造中就不能采用此构造。
在采用把曳引轮配置于轴承外部的悬臂构造的情况下,用于保持手轮的手轮保持部件安装在曳引机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明电舍,未经株式会社明电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31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