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景观路面材料及其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4740.9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1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胡优华;王其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艺园林景观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04 | 分类号: | E01C7/04;E01C1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景观 路面 材料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景观路面材料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市政、园林路面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逐渐提出“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概念。在现有城乡建设过程中,通常采用泥结碎石道路。泥结碎石道路是以粗碎石做主骨料形成嵌锁作用,以粘土作填缝结合料,从而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泥结碎石面层适用于低等级公路的中级路面面层。泥结碎石施工工序包括:准备工作、摊铺、预碾碎石、灌浆、带浆碾压、最终碾压等。
但泥结碎石道路主要用于低等级公路,如果用于市政园林、风景园林中的园路面层,其硬度有余,但柔软度不足,人们踏上去舒适度不够,晴天灰尘大,且缺乏艺术观赏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景观路面材料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景观路面材料,其重量配比为:
山砂、细骨料、瓜子片: 1份:1份:2份。
一种使用上述景观路面材料进行施工的方法,包括准备工作、水稳层施工、面层施工、表面密实施工,所述面层施工方法包括:
①材料准备与混合;
按照以下材料重量配比进行准备,并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料:
山砂、细骨料、瓜子片:1份:1份:2份;
②混合料摊铺压实;
以上混合料搅拌均匀后,摊铺在水稳层上,摊铺一层混合料后耙平压实,如此反复7~10遍,所述面层总厚度不小于8cm。
进一步地,所述面层总厚度为10~15cm。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密实施工方法为:面层施工后进行洒水养护10~15天,再在面层的表面均匀撒细骨料,将表面压实。
本发明所述施工方法所形成的路面与泥结碎石道路路面相比,利用山砂为原材料之一,代替粘土灌浆,既节约了成本,简化了施工流程,而且路面形成后干净整洁,自然美观,更适合市政园林、公园景观中的园路。在低碳环保的基础上,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亲近,同时人踏上去舒适柔软,还能满足小型车辆通行的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所述的景观路面材料重量配比为:
山砂、细骨料、瓜子片: 1份:1份:2份。
本发明所述的景观路面材料进行施工的方法,依次包括:准备工作、水稳层施工、面层施工、表面密实施工。
步骤一:准备工作;
路基平整及后续材料与施工准备。
步骤二:水稳层施工;
水稳层是水泥稳定碎石层的简称,本发明的水稳层施工与现有技术相同,采用水泥固结级配碎石,通过压实完成。水稳层的配合比应事先进行试配,以确定水泥参量和粗细集料比例,同时确定最大干密度。一般水泥掺量为4%~6%。水稳层厚度一般为10~15cm。
步骤三:面层施工;
一般情况下,水稳层完全晾干1天后,开始进行面层施工。本发明所述的面层施工工序如下:
①材料准备与混合;
按照以下材料重量配比进行准备,并混合均匀形成混合料:
山砂、细骨料、瓜子片:1份:1份:2份。
②混合料摊铺压实;
以上混合料搅拌均匀后,摊铺在水稳层上。为了充分压实混合料,摊铺一层混合料后耙平压实,如此反复7~10遍,但面层总厚度不小于8cm,一般为10~15cm。
步骤四:表面密实施工;
面层施工后进行洒水养护10~15天,再进行表面密实施工。在面层的表面均匀撒细骨料,将表面压实。
本发明所述的景观路面施工方法,采用山砂、细骨料、瓜子片进行合理配比,材料具有很好的粘结性,保证面层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和柔软度。
本发明所述的面层材料,可通过瓜子片的不同颜色搭配来调和整个路面的颜色。本发明所述施工方法所形成的路面与泥结碎石道路路面相比,利用山砂为原材料之一,代替粘土灌浆,既节约了成本,简化了施工流程,而且路面形成后干净整洁,自然美观,更适合市政园林、公园景观中的园路。在低碳环保的基础上,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亲近,同时人踏上去舒适柔软,还能满足小型车辆通行的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艺园林景观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艺园林景观生态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47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