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子液体溶剂中木质素乙酰化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3279.5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8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冯钠;吕汶泽;马英冲;魏立纲;李坤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H7/00 | 分类号: | C08H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毕进 |
地址: | 11603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液体 溶剂 木质素 乙酰化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综合利用以及木质素衍生物材料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及催化剂,木质素乙酰化衍生物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等问题的认识不断深人,天然高分子所具有的可再生、可降解等性质日益受到重视。每年从植物中分离出约1.4亿t的纤维素用于制浆造纸工业,同时得到约5000万t的木质素副产品,大部分被燃烧或排放,如将这些木质素加以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因而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对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木质素乙酰化材料可用来制备各种树脂,也可用作添加剂,用以提高基体的热稳定性。
离子液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类极具应用前景的环保型溶剂,其以不挥发、对水和空气稳定,对无机、有机化合物以及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而广泛应用于电化学、有机合成、化工分离、材料制备等领域。而且,离子液体在反应中不仅可以作溶剂,还可以作催化剂,并可有效地避免副反应的发生,并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温度。某些反应在离子液体中又具有专一性,因此,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离子液体为溶剂来制备木质素乙酰化衍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溶剂可回收,低成本,可以实现连续化生产。所制得的木质素乙酰化衍生物可作为热稳定剂,提高基体的耐热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离子液体溶剂中木质素乙酰化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醇解木质素与离子液体混合,80℃水浴加热搅拌反应1h,形成木质素离子液体溶液,醇解木质素与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1~10∶100;
第二步:在80~100℃下,将乙酸酐缓慢滴加到木质素离子液体溶液中,继续搅拌1~3h,使木质素中的羟基与乙酸酐发生乙酰化反应,所用的醇解木质素与乙酸酐的质量比为1∶3~30;
第三步:待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水洗、干燥,得到木质素乙酰化衍生物。
上述离子液体由阳离子A+和阴离子B-组成为A+B-,其中阳离子A+为咪唑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取代基R1为甲基,R2为碳原子数2~4的烷烃或烯烃类有机集团;所述的阴离子B-为氯离子或羧酸根离子。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所采用的醇解木质素是从芦苇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材料。醇解木质素在制备过程当中,除溶剂外,没有添加其他化学药品,所以其纯度高,易于反应。
2、本发明采用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及催化剂,可以有效地避免副反应的发生,并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温度。
3、采用离子液体同时作为溶剂和催化剂,使得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更有益于实现工业化生产,同时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将8g[C4MIM]Cl离子液体与0.4g醇解木质素加入三口烧瓶中,80℃下水浴搅拌1h使木质素充分溶解于离子液体。保持80℃不变,向三口烧瓶中装入回流冷凝管后,缓慢滴加2.86g乙酸酐,搅拌反应1h。冷却至室温,经离心、干燥,得到木质素乙酰化产物。
实施例2、将8g[C4MIM]Cl离子液体与0.4g醇解木质素加入三口烧瓶中,80℃下水浴搅拌1h使木质素充分溶解于离子液体。保持80℃不变,向三口烧瓶中装入回流冷凝管后,缓慢滴加1.43g乙酸酐,搅拌反应2h。冷却至室温,经离心、干燥,得到木质素乙酰化产物。
实施例3、将8g[C4MIM]Cl离子液体与0.4g醇解木质素加入三口烧瓶中,80℃下水浴搅拌1h使木质素充分溶解于离子液体。保持80℃不变,向三口烧瓶中装入回流冷凝管后,缓慢滴加2.86g乙酸酐,搅拌反应2h。冷却至室温,经离心、干燥,得到木质素乙酰化产物。
实施例4、将8g[C4MIM]Cl离子液体与0.4g醇解木质素加入三口烧瓶中,80℃下水浴搅拌1h使木质素充分溶解于离子液体。保持80℃不变,向三口烧瓶中装入回流冷凝管后,缓慢滴加4.29g乙酸酐,搅拌反应2h。冷却至室温,经离心、干燥,得到木质素乙酰化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32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