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产养殖用复合微生态水悬浮剂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2875.1 | 申请日: | 201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7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肖调义;兰时乐;毛小伟;许宝红;李立恒;邓元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02F3/34;A23K1/16;C12R1/125;C12R1/07;C12R1/145;C12R1/85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袁颖华 |
地址: | 410128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产 养殖 复合 生态 悬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中的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复合微生态水悬浮剂,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复合微生态水悬浮剂。
背景技术
水产微生态制剂,是利用鱼虾蟹等动物体内或养殖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或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形成的活菌制剂。可用于水体中微生态调控、净化水质,能产生生物效应或生态效应,也可用于调整或维持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水产动物健康生长的目的。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抗生素、喹乙醇、喹若酮等药物饲料添加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该药物饲料添加剂在防治疾病、促进动物生长等方面作用十分明显,但由此产生的副作用以及引起病原菌产生的抗药性、毒性、“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残毒、污染环境、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养殖工作者和卫生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热点。随着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等方面上的广泛应用,在水产业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良好的效果已被大量的实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微生态制剂具有投入小、收益大、无残毒、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充分显示了利用微生态防治技术的优越性,它必然成为二十一世纪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关于水产养殖用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应用,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利用单一菌剂或复合菌剂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或防止水产动物的某些疾病,应用较广泛的剂型是粉剂、水剂,但由于粉剂在干燥过程中容易造成菌体的死亡,导致产品有效活菌数含量低,加上粉剂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能耗高,而水剂在贮存过程中容易沉淀和变质,严重地影响使用效果。中国专利CN101717724A、CN101735951A、CN101878858A、CN1498865A、CN101147529A、CN1594551A、CN101376877A、和CN101629157A等分别公开了用于水产养殖水体净化、修复养殖水环境修复、净化水质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及制备方法,虽然这些方法除了具有可以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氨氮、亚硝酸盐、COD、BOD含量等,还具有可以促进有益藻类繁殖、提高养殖体的抗病能力的功效,但这些专利产品为固体制剂或液体制剂,存在生产工艺复杂、产品菌种存活率低、沉淀、能耗和成本高、使用效果不稳定等缺点。本发明技术将饮料生产技术引入水产用微生态水悬浮剂的生产,可以有效地减少产品沉淀的发生,降低菌体的死亡率及生产成本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复合微生态水悬浮剂,该制剂能有效分解养殖水体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降低水体中氨氮、硝态氮含量,且具有生产工艺简单、成本和能耗低、有效活菌数高、适应性强、易于批量生产的特点,解决了目前市场上水产用微生态制剂存在的产品质量不稳定、使用效果不理想、有效活菌数存活率低、产品沉淀及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产养殖用复合微生态水悬浮剂,该悬浮剂按重量百分比是由以下组分混合后用胶体磨粉碎至粒径为2-5μm而成: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10-25%、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15-30%、侧胞芽孢杆菌发酵液20-35%、丁酸梭状芽孢杆菌发酵液5-15%、酵母菌发酵液5-10%、抑菌剂5-6.5%、稳定剂0.45-0.65%、分散剂0.1-0.3%,pH值为4.5-5.5。
上述抑菌剂为NaCl或(NH4)2SO4中的一种或两种。上述稳定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或瓜尔胶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分散剂为三聚磷酸钠、或焦磷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中用到的菌种均为现有技术,保藏号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ACCC11062、CGMCC2548、或CGMCC1222;侧胞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aporus):CGMCC1755或CGMCC9701;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natto):CCTCC M207147、CGMCC 0724或ATCC 6051;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JSMCB或ATCC 25755;酵母属酵母菌(Saccharomyces SP.):CGMCC 1147、CGMCC 0702或CGMCC 0133。
本发明中用到的菌种的发酵液的制备也为现有技术,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28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