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固体润滑潜伏式润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110452802.2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4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奥奈特固体润滑工程学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00 | 分类号: | F16N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固体 润滑 潜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领域,特别是一种复合固体润滑潜伏式润滑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润滑条件下,机械摩擦界面在运行过程中,依靠非摩擦时的摩擦面附着润滑油后摩擦产生的油膜达到润滑的目的。这种润滑方式只能解决机械传动部位动力传递时摩擦面初始接触时的临界负荷问题,随着机械运行环境各项条件的变化,传统润滑方法和润滑介质均不能使摩擦面最大程度减少磨损,润滑的有效期也不能成倍延长,摩擦发生时存留界面上的润滑剂存量无法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固体润滑潜伏式润滑方法,它使摩擦面之间最大程度减少偶件磨损,提高使用寿命,保证润滑效果成倍提高的复合固体润滑潜伏式润滑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复合固体润滑潜伏式润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有机械摩擦产生的相对应面上,至少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相对接触位移,在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或第一接触面或第二接触面上有潜伏坑,潜伏坑内有润滑剂,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相对接触位移时,润滑剂使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减少摩擦。
在有机械摩擦产生的相对应面上,摩擦配合偶件的相对静止或速度较低的一个面上,有潜伏坑,潜伏坑内有润滑剂,潜伏坑设计配置有大小间隔阵列式、星空式孔群或矩形来复线沟槽,它使摩擦面在机械运动时界面之间存留大量的润滑剂,以期达到界面之间不管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有足够的润滑剂存量,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润滑有效,同时在冲击荷载发生时,潜伏在界面之间凹陷结构中的润滑剂被气流带出,从而保证摩擦面之间不直接接触,最大程度减少了偶件磨损,提高寿命。
所述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是同轴体的内外面,至少一个轴体是固定的,另一个轴体绕固定轴体转动,有潜伏坑的转动面被密封在密封腔体内;或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是同轴体的内外面,内轴体和外轴体转动方向相反,有潜伏坑的转动面被密封在密封腔体内;或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是同轴体的内外面,内轴体和外轴体一个转动速度快,一个转动速度慢,有潜伏坑的转动面被密封在密封腔体内。
所述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是内外螺纹连接槽;内外螺纹连接槽的内槽和外槽或内槽或外槽有内陷的凹坑或沟槽构成潜伏坑,潜伏坑内有润滑剂。
所述的潜伏坑直径2.5~3.5mm,间距5~10mm。
所述的相互接触的两个偶件的接触面端有若干潜伏坑,两个偶件的接触面端的间隙处填充有润滑剂;
具体操作如下:
S1、将第一偶件采用凹坑直径2.5~3.5mm,间距5~10mm;阵列孔群的开放式潜伏坑结构模式的点阵结构;
S2、第一偶件点阵结构成形后,将第一偶件置于80度复合潜伏式固体润滑剂中保温8-12分钟或10分钟,在断电降温至室温时取出偶件备用;
S3、与第一偶件润滑配合的第二偶件凹坑直径2.5~3.5mm,间距5~10mm;阵列孔群的开放式潜伏坑结构模式的点阵结构;
S4、第二偶件置于80度复合潜伏式固体润滑剂中8-12分钟或10分钟,在断电降温至室温时将其取出备用;
S5、第一偶件与第二偶件装配时,涂覆复合潜伏式固体润滑剂,使用标准为两偶件之间的间隙处自由溢出润滑剂为宜。
所述的相互接触的两个偶件的接触面,其中一个偶件的接触面端有若干潜伏坑,两个偶件的接触面端的间隙处填充有润滑剂;
具体操作如下:
S1、将第一偶件采用凹坑直径2.5~3.5mm,间距5~10mm;阵列孔群的开放式潜伏坑结构模式的点阵结构;
S2、第一偶件点阵结构成形后,将第一偶件置于80度复合潜伏式固体润滑剂中保温8-12分钟或10分钟,在断电降温至室温时取出偶件备用;
S3、第一偶件与第二偶件装配时,涂覆复合潜伏式固体润滑剂,使用标准为两偶件之间的间隙处自由溢出润滑剂为宜。
所述的潜伏坑以阵列孔群分布,或星空式孔群或矩形来复线沟槽分布或均匀面分布。
所述的潜伏坑有内潜伏坑和外潜伏坑或是螺纹槽;或通过激光器加工有防磨结构面锥状体潜伏坑。
所述的摩擦配合偶件包括采煤机截齿与截齿套、截齿套与截齿座或轴承或浮动密封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奥奈特固体润滑工程学研究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奥奈特固体润滑工程学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28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灯快速插头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实训教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