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铜镉渣中回收镉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449609.3 | 申请日: | 2011-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7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 发明(设计)人: | 廖贻鹏;朱北平;林文军;刘一宁;周彦;周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B17/00 | 分类号: | C22B17/00;C22B7/04;C22B3/08;C22B3/46;C22B3/4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镉渣中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铜镉渣中回收镉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湿法冶炼锌过程中,硫酸锌溶液净化产出铜镉渣,它是提取镉的主要原料之一。目前,回收铜镉渣中的镉的传统工艺一般为:铜镉渣硫酸浸出—锌粉置换—堆放氧化—硫酸浸出—净化除铜—锌粉置换—精炼,最后得到镉锭。该传统工艺回收镉,每回收1吨镉锭需消耗2吨锌粉,即锌粉的消耗量较大。该传统工艺中采用两段浸出,工艺复杂,且易造成镉分散,降低镉回收率;另外,第一段浸出得到的新鲜海绵镉还需堆放7天以上,使其氧化便于第二段浸出,而镉是一种毒性较强的微量元素,可通过皮肤、食物、呼吸道等渠道侵入人体,引起中毒,造成人或其它动物骨质疏松、痴呆和不育的综合症状,因此易造成较大面积的环境污染风险。因此,如何简化湿法炼锌过程镉回收工艺、提高镉回收率、降低锌粉消耗和改善镉回收环境是目前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湿法炼锌过程中镉回收工艺复杂、镉回收率低、锌粉消耗量大且回收环境恶劣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铜镉渣中回收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硫酸浸出:将铜镉渣用硫酸浸出,过滤后得到浸出液;
B、净化除铜:往步骤A的浸出液中加入新鲜镉绵,置换出浸出液中的铜,过滤后得到除铜液;
C、氧化除铁:往步骤B的除铜液中加入双氧水,过滤后得到除铁液;
D、锌粉置换:往步骤C的除铁液中加入硫酸,搅拌状态下加入锌粉,过滤后洗涤得到海绵镉,然后进行精炼,得到镉锭。
本发明提供的从铜镉渣中回收镉的方法,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对铜镉渣采用硫酸浸出后得到的浸出液采用新鲜镉绵除铜,能有效除去浸出液中的铜离子,同时除去浸出液中Bi、Sn和部分As、Sb杂质。
(2)除铜液中加入双氧水,将Fe2+氧化成Fe3+,通过Fe3+水解作用,从而除去溶液中的铁,同时带走残余As、Sb杂质。
(3)加入锌粉后将除铁液中的镉离子全部置换,并转化为金属镉,过滤水洗后即得到杂质含量低、镉品味高的海绵镉。
(4)本发明的方法无需采用两段浸出,减少了一次锌粉置换步骤,使锌粉的消耗量大大降低,且不会造成镉分散,因此在简化工艺的同时能提高镉的回收率、降低锌粉消耗;同时,由于无需将镉绵堆放,因此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铜镉渣中回收镉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A、硫酸浸出:将铜镉渣用硫酸浸出,过滤后得到浸出液;
B、净化除铜:往步骤A的浸出液中加入新鲜镉绵,置换出浸出液中的铜,过滤后得到除铜液;
C、氧化除铁:往步骤B的除铜液中加入双氧水,过滤后得到除铁液;
D、锌粉置换:往步骤C的除铁液中加入硫酸,搅拌状态下加入锌粉,过滤后洗涤得到海绵镉,然后进行精炼,得到镉锭。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先将铜镉渣采用硫酸浸出,使其中的锌、镉进入溶液。金属铜不溶于稀硫酸,但由于铜镉渣中铜大部分被氧化,因此铜也有92-96%进入溶液中,因此硫酸浸出后过滤得到的浸出液中主要含有锌离子、镉离子、铜离子和亚铁离子,还含有Bi、Sn、As、Sb杂质。硫酸浸出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
M + H2SO4 = MSO4 + H2↑,M为Zn、Cd、Fe;
CuO + H2SO4 = CuSO4 + H2O 。
优选情况下,本步骤A中,浸出温度为75-95℃。硫酸浸出所采用的硫酸的浓度为5-10g/L。浸出后过滤得到的浸出液的终点pH值为2.5-3.0。
然后,对步骤A得到的浸出液进行净化除铜,具体步骤为:往步骤A的浸出液中加入新鲜镉绵,此时加入的新鲜镉绵会与浸出液中的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从而除去浸出液中的铜,过滤后即得到除铜液。净化除铜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
Cd + Cu2+ = Cu + Cd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96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