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8886.2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2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黄良得;苏俊翰;赖敏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45/00 | 分类号: | A61K45/00;A61K36/06;A61K36/00;A61K31/201;A61K31/202;A61P3/04;A61P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刘昌荣 |
地址: | 中国台湾南投***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葡萄 糖苷酶 抑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同时又是一种全球流行性疾病,其病患率日益增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另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依统计,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身体多种组织器官受损,主要危害则较集中在心、脑、肾、血管、神经及皮肤等部位。
上述糖尿病的种类包括:
1.第一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
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其发生原因不明或为先天性基因缺陷,导致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媒介自体免疫反应攻击胰岛β细胞,即病患免疫系统产生对抗自体胰岛β细胞的抗体,致使β细胞被破坏殆尽,而无法正常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进行醣类代谢。此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幼年时期,病患体内胰岛素远低于正常个体,通常必须终生施打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2.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其通常与家族遗传或肥胖等后天因素有密切关系。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为主,伴随胰岛素相对缺乏的情况,或胰岛素分泌缺乏为主;伴随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为两种典型。目前所知造成IR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
(a)胰岛素与受体(Receptor)结合后的讯息传递中断:胰岛素可正常和受体结合,但细胞却无法接受到应有的讯息来执行醣类代谢;
(b)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有缺陷: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或受体数量不足,导致胰岛素无法结合受体而产生作用。
以上所述第二型糖尿病的高血糖症状的出现与进展相当缓慢,通常需要数年的时间才会有明显的症状出现,因此也较不容易察觉。而且,该第二型糖尿病通常只需依靠规律的饮食生活及运动,即可控制症状,不需施以胰岛素治疗。
3.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
是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尿病。此型糖尿病的大多数患者,在产后血糖都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将来血糖再出现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
4.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由多种特殊原因造成的高血糖,包括β细胞的基因缺陷、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脏外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治疗引起、感染引起、罕见免疫媒介引起及其他基因型症候群。
以上诸多糖尿病类型中,较常见的为第一型糖尿病(占糖尿病人口约5-10%)及第二型糖尿病(占糖尿病人口约90-95%),而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则属较为罕见。
针对上述的各不同类型糖尿病,目前所采行的治疗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口服降血糖药及施打胰岛素治疗两种方法,其中口服降血糖药,依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四大类:
1.胰岛素分泌促进剂(Insulin secret agonist),例如,磺酰脲素(Sulfonyl ureas,SU),主要作用在磺酰脲素受体上,以增加胰岛素分泌;Glinides主要作用机制为刺激β细胞的碘酰脲素受体,使胰岛素分泌增加。
2.双胍类(Biguanides),主要作用为减少肝脏的葡萄糖新生作用,但不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例如二甲基双胍(Dimethyl biguanide)。
3.Glitazones(Thiazolidinediones),其作用机制为,活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其会增加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空腹血糖及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例如,阿卡波糖(Acarbose)、伏格列波糖(Voglibose)、米格列波醇(Miglitol)等,主要的作用机制为抑制小肠内淀粉及双醣类的分解,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来降低血糖的浓度。
上述各种治疗用药中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主要即作为治疗前述患病比例最高的第二型糖尿病的口服降血糖药,详细说明其机制则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88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永恒动力电力循环发电装置系统
- 下一篇:组合式开关按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