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蒜秸秆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6950.3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4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宁平;瞿广飞;谢于柄;刘崇惠;尹琴;刘玉环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N3/08 | 分类号: | B27N3/08;B27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蒜 秸秆 板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蒜秸秆板材的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构件及装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制造的合成板材,其原料绝大多数是采用杂木、木屑等木材类的原料。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其它原因的限制,导致传统合成板材的成本在不断升高。在这一大环境下,有的企业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替代材料,生产出新型生态建筑材料。
以各种农作物的秸秆作为原料,既解决了木材供需的突出矛盾,保护了森林面积,又有效的解决了由于焚烧秸秆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秸秆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申请号为200910030583.1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小麦秸秆纤维板材的配制方法,该发明将小麦秸秆进行粉碎,按比例将有机纤维粉、石粉、滑石粉、氧化镁搅拌均匀混合,并向其中加入添加剂。然后进入压机冷压成形。其生产出的板材具有较高的强度、板材自身的环保性能均能够符合相应的要求。但是却存在原料利用率不高,生产工艺繁琐、生产成本高等缺点。
除了小麦秸秆板材,玉米秸秆板材也同样有产品推出。如申请号200710056086.X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玉米秸秆纤维和交联淀粉胶黏剂来制备板材的方法。其特点是将经过处理的玉米秸秆外皮,剪成长度为3㎝~8cm小段,经粉碎机粉碎处理,制备秸秆纤维,将制备的秸秆纤维与自制的交联玉米淀粉胶黏剂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利用热压方法制备玉米秸秆板材。然而通过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板材强度差,耐酸性差,灭菌性能不彻底。
大蒜在收获蒜头后,秸秆和叶子都被蒜农扔掉,目前国内也没有利用大蒜秸秆制造板材的相关报道,除了少部分被利用作造纸或畜禽饲料外,另有80%被农民烧掉了。每到收割季节,地面上烟雾弥漫,行人无法呼吸,既污染了环境又损坏了人身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大蒜秸秆板材的制备方法,扩宽了大蒜秸秆的使用途径,提高了大蒜秸秆利用率,降低了工艺成本,实现大蒜秸秆资源化。
本发明中大蒜秸秆来源于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首先将收集到的大蒜秸秆除去垃圾土块及石块等杂物,然后将大蒜秸秆放入粉碎机或者锤磨机进行粉碎,大蒜秸秆经过粉碎加工后进入筛选机进行筛选,获得所需粒度颗粒(颗粒规格:长2~100mm、宽1~30mm)。然后将木屑和筛选后的大蒜秸秆投入干燥机中干燥到含水率为1%~20%。
(2)将重量百分比40%~60%秸秆颗粒、重量百分比10%~15%的木屑、重量百分比9%-12%的石膏、重量百分比20%~35%的氧化镁、0.2%~0.8%的添加剂I和0.3%~0.8%的添加剂II混合,并在混合物料中按混合物料:水=5:2~2:1比例添加水,搅拌15~80min后装入模具内在压机中成型,待其成型后缓慢卸压,将取出的半成品按要求进行修边处理并在5~150℃下干燥5~48h,最后装入保压养护模具中,干养护15~30天,即得大蒜秸秆板材。
本发明中所述木屑的含水率为1%~20%。
本发明中所述添加剂I为硫酸和水按1:1~5的比例混合,调节PH值在5.5~7.5所制得的溶液。
本发明中所述添加剂II为丙三醇和水按10~15:1比例混合后制得的溶液。
本发明中所述混合物在压机中成型时,压机加压压力为0.5~20MPa,加压时间为10~300min。
本发明中所述硫酸为质量百分比浓度为98%的硫酸。
本发明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中采用大蒜秸秆为主要材料,原料易得,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在生产过程中无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环保节能;
2、经试验结果显示,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板材性能良好,具有轻质、高强度、防火、保温、隔音、耐水耐酸碱、抗老化、防虫蛀的特点,使用时无毒、无味、无辐射,可在多领域应用;
3、大蒜秸秆板材使用寿命长于传统板材,可长久放置;
4、本发明方法简单,工艺简便,操作条件粗放,可适应不同的操作条件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内容。
实施例1:本大蒜秸秆板材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69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型强化地板
- 下一篇:一种中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用三面刻痕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