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的直流有源滤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4962.2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0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訾振宁;王宇红;赵波;李金元;黄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1/02 | 分类号: | H02J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压 直流 输电 有源 滤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压直流输HVDC(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的直流有源滤波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数字信号处理器性能的提高,有源滤波装置逐步应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滤波。相比于传统的无源滤波器PF(Passive Filter),有源电力滤波器APF(Active Power Filter)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滤波频带宽、动态响应快和不存在失谐等特点,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滤波装置。在国外,直流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已经在瑞典--丹麦250kV,丹麦--挪威350kV和德国--瑞典450kV直流输电工程中工业运行,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中国的天--广直流输电工程也首次采用了直流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由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会产生大量谐波,而大容量的有源电力滤波器APF不仅需要采用价格昂贵的电力电子元件,同时增加了电能损耗和散热装置负担,这将增加设备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APF的主要有以下缺点:单位容量产生的电能损耗较大,设备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高、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为了减小有源滤波器的容量,通常的办法是将有源滤波器与12/24次双调谐滤波器串联构成混合滤波装置,这样有源部分将不承受12次和24次谐波容量。但在实际运行中,低次非特征谐波也具有较大的容量,如6次谐波。此外3次谐波虽然不在滤除范围之内,不会增加有源滤波器容量,但它流经耦合变压器时会产生较大的损耗,并且设备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高压直流输HVDC的直流有源滤波装置,有效降低其设备投资和运行维护成本,降低了单位容量产生的电能损耗,提高HVDC直流滤波装置的经济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的直流有源滤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无源滤波器1、LC串联谐振电路2、有源电力滤波器3和耦合变压器4;所述有源电力滤波器3通过所述耦合变压器4与无源滤波器1串联,所述LC串联谐振电路2与耦合变压器4的一次侧并联。
所述无源滤波器1采用12/24次调谐滤波器;所述调谐滤波器为双调谐滤波器。
所述双调谐滤波器包括电容器C1、C2和电抗器L1、L2;所述电容器C2与电抗器L2并联后与电抗器L1和电容器C1依次串联。
所述LC串联谐振电路2包括谐波测量和控制保护单元、电力电容器C3以及与其串联的电抗器L3。
所述有源电力滤波器3为并联有源滤波器;所述有源电力滤波器3包括电流互感器、控制器、脉冲宽度调制器、单向AC/DC变换器和辅助电源。
所述耦合变压器4为单向变压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电路结构简单,易于维护;设备投资和成本较低;单位容量产生的电能损耗较低;实用性强,经济性和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直流有源滤波装置的原理图;
其中,1.无源滤波器,2.LC串联谐振电路,3.有源电力滤波器,4.耦合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一种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的直流有源滤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无源滤波器1、LC串联谐振电路2、有源电力滤波器3和耦合变压器4;所述有源电力滤波器3通过所述耦合变压器4与无源滤波器1串联,所述LC串联谐振电路2与耦合变压器4的一次侧并联。
所述无源滤波器1采用12/24次调谐滤波器;所述调谐滤波器为双调谐滤波器。
所述双调谐滤波器包括电容器C1、C2和电抗器L1、L2;所述电容器C2与电抗器L2并联后与电抗器L1和电容器C1依次串联。
所述LC串联谐振电路2包括谐波测量和控制保护单元、电力电容器C3以及与其串联的电抗器L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49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