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等离子体捏合装置及其捏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4123.0 | 申请日: | 201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3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赵龙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08 | 分类号: | B01J19/08;B01F13/1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等离子体 捏合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捏合装置及其捏合方法。
背景技术
捏合是一种对物料进行混炼、捏合、破碎、分散及聚合的方法,其应用十分广泛,特别适用于塑料、橡胶、硅橡胶、染料、颜料、油墨、食品胶基、医药药剂、建筑涂料、碳素、纤素等行业。
等离子体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和电子,也可能还有一些中性的原子和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在宏观上一般呈电中性。等离子体可以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电离气体就是一种气态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中的基本过程是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各种带电粒子间相互作用引起多种效应。利用等离子体的特点可使它获得多种应用,现已构成了一个新的发展领域。
捏合主要利用机械能的作用,在固态下对粉体可胶体进行加工,配合混合料内的成份实现原子扩散、固态反应或相变等过程,但是传统的捏合工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捏合效率低,而且捏合效果差,有时不一定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如制备超细粉体、合金或特殊的化合物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捏合效率高且捏合效果好的等离子体捏合装置及其捏合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等离子体捏合装置,其特点是:它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两个支撑轴承,所述两个支撑轴承上设置有回转筒,所述回转筒前端设置有捏合机头,所述捏合机头前端设置有进料输送件,所述进料输送件上端设置有进料料斗,所述进料输送件下端穿过捏合机头与回转筒内部相连通,所述回转筒后端设置有捏合机尾,所述捏合机尾底部设置有物料输出口,所述回转筒下方设置有捏合回转体动力源,捏合回转体动力源与回转筒之间通过捏合回转动力传动系统相连接,所述回转筒内部设置有等离子体发生器和捏合曲棒,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位于捏合曲棒上方,所述捏合机尾后方设置有等离子体电源和捏合动力源,所述等离子体电源与等离子体发生器之间通过等离子体偶合连接件相互连接,所述捏合动力源与捏合曲棒之间通过捏合传动系统相互连接。
所述捏合机头与回转筒之间设置有捏合机头密封件,所述捏合机尾与回转筒之间设置有捏合机尾密封件。
所述支撑轴承的数量为除两个以外的多个。
所述捏合机头、捏合机尾、等离子体发生器、捏合回转体动力源和捏合动力源均设置于机架上。
所述等离子捏合装置的捏合方法如下:
待处理的物料通过进料料斗经过进料输送件和捏合机头进入捏合机回转筒内,回转筒在捏合回转动力源和捏合回转动力传动系统作用下产生转动,此时筒内的物料产生上下翻滚,支撑轴承支撑回转筒只能转动而不产生轴向移动,同时,捏合动力源带动捏合传动系统使捏合曲棒转动,使捏合过程更加均匀,此时,等离子体电源通过等离子体偶合连接件驱动等离子体发生器协同工作,使捏合环境处于等离子体环境中,工作过程中,物料不断反应的同时,物料向捏合机尾移动,经过处理后的物料通过捏合机尾物料输出口对外排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等离子体捏合装置及其捏合方法,所述装置结构简单,投资较小,管理维护方便,并且它将传统的捏合过程在等离子体环境下实现,使得捏合过程中将高能位的电场、磁场、多频段的波能等引入到捏合过程中,使捏合的机械能与外加的等离子体物理场的能量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作用到被处理的物料上,并产生更为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从而实现对物料的协同作用,高效激活反应过程,加速了捏合过程及效果,促进固态反应进程,实现了一种新型工业生产途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等离子体捏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待处理的物料1
进料料斗2
捏合机头密封件3
等离子体发生器4
捏合机尾5
等离子体偶合连接件6
等离子体电源7
机架8
处理后的物料9
捏合动力源10
捏合传动系统11
物料输出口12
捏合机尾密封件13
捏合回转动力传动系统14
捏合回转体动力源15
支撑轴承16
捏合曲棒17
捏合机头18
进料输送件19
回转筒2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41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跨度点式玻璃幕墙系统
- 下一篇:一种活化池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