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取代-5-氟-吡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31591.4 | 申请日: | 201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2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锋;陈波;苗永妍;梅淑贞;程兵兵;夏风振;王晓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3/61 | 分类号: | C07D213/61;C07D213/8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代 吡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取代-5-氟-吡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芳香族氟化物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性能及生物活性,受到医药和农药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21世纪各大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发的热点,其中含氟吡啶及其衍生物无论国内外开发和利用都较早、较多。近十多年来,多种含氟吡啶类化合物相继合成,并在农药、医药等领域得到应用。在芳香化合物中引入氟原子的方法,最常用的是Balz-Schiemann反应(重氮法),但此方法也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由于大部分重氮盐需要在溶剂中分解,因此所要求的溶剂必须是能加热到重氮盐分解温度的非反应性液体,如甲苯、二甲苯、石油醚等,而这些惰性溶剂对重氮盐的溶解性很差,一般只能选择重氮盐在其中悬浮裂解,不能使重氮盐更均匀地分散在反应体系中,因而反应效果差;另外,部分有机溶剂还具有易挥发、易燃、对热不稳定、污染环境等缺陷。
被称为“液体分子筛”的离子液体作为新型高效的绿色溶剂,在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有机合成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离子液体已广泛应用于催化、电化学、材料和萃取分离等领域。一般的离子化合物只有在高温状态下才能变成液态,而与之不同的离子液体在室温附近很大的温度范围内均为液态,且它的组成和性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设计,适应性很高,又被称为可设计型溶剂。离子液体对许多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并且不易挥发、不易燃、对热稳定、绿色安全、环境友好。离子液体具有较大的极性可调控性,粘度大,密度大,可以形成二相或多相体系,适合作分离溶剂或构成反应-分离耦合新体系。与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可以改变反应的机理,使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更好,选择性、转化率更高。由于离子液体的这些特殊性质和表现,它被认为与超临界CO2和双水相一起构成三大绿色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3-取代-5-氟-吡啶的制备方法。可以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容易,产品纯度高,绿色安全。
本发明提供的3-取代-5-氟-吡啶的制备方法是在离子液体中将3-取代-5-吡啶四氟硼酸重氮盐进行裂解。反应路线:
R表示C1-5的饱和烷基,羧基,甲酯基,乙酯基,乙酰基,丙酰基。
本发明提供的3-取代-5-氟-吡啶的制备方法包括的步骤:
1)3-取代-5-吡啶四氟硼酸重氮盐与离子液体混合,搅拌下加热反应
3-取代-5-吡啶四氟硼酸重氮盐与离子液体的摩尔比为1∶10-1∶20,加热温度为60-120℃;优选80-100℃;反应时间为1-2h;
所述的离子液体的阳离子部分为1,3-二烷基取代咪唑离子,优选1-丁基-3-甲基咪唑离子[bmim]或1-乙基-3-甲基咪唑离子[emim];
所述的离子液体的阴离子部分为BF4-、PF6-、CF3SO3-、CF3COO-、C3F7COO-的一种,优选BF4-或PF6-;
2)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水,以有机溶剂萃取有机相,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发溶剂得产品。
所述的有机萃取剂为乙醚、甲基叔丁基醚、异丙醚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
本发明制备的3-取代-5-氟-吡啶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性能及生物活性,在医药和农药等领域应用极其广泛。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容易,产品纯度高,绿色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通过下述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使用的试剂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5-氟吡啶-3-甲酸的制备
取干燥的3-羧基-5-吡啶四氟硼酸重氮盐2g(0.00844mol),加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 24g(0.0844mol),机械搅拌下升温至100℃,在此温度下裂解1.5h。停止加热,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50ml水,用甲基叔丁基醚萃取有机相5次,每次30ml,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脱溶得0.7g白色固体,即5-氟吡啶-3-甲酸,收率58.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315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