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胫骨平台后外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29295.0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9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罗从风;孙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胫骨 平台 外侧 解剖 锁定 接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医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尤其是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背景技术
胫骨平台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治疗的难点,特别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有较高的并发症及致残率。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要求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尤其伴有后柱骨块劈裂或塌陷时,传统的膝前侧入路切开复位、由前向后的内固定法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容易出现二期的复位丢失及固定失效。目前临床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支持通过膝关节后侧入路复位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并采用后侧支撑接骨板固定的方法。
在从膝关节后侧入路固定后柱骨折时,各种各样的非解剖型内固定植入物已被广泛使用,而且都起到了一定的支撑的作用。每位医生使用的内固定植入物各不相同。已有多位学者分别采用了3.5mm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DCP)、重建接骨板、3.5mm或4.5mm-T形及三叶草形接骨板等多种固定系统。这些内固定植入物都是一般通用内固定物,与胫骨平台后侧的解剖形态无法完好贴合,故手术效果不尽相同,结果无法统一评判。正是因为治疗上的需要,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针对胫骨平台后柱这一特殊类型的骨折,无论国际上还是国内都缺乏专属的解剖型内固定植入物。
此外,锁定固定接骨板遵循外固定的生物学原理,不依赖接骨板与骨骼间的摩擦力。因此对骨面及骨折端血运的影响势必降低。通过螺钉钉尾螺纹与钉孔螺纹的吻合交锁,在螺钉和接骨板间存在成角稳定性,允许放置锁定接骨板时完全不接触骨骼,因此是符合生物学的内固定系统。针对干骺端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锁定系统在生物力学上存在巨大优势。从本质上讲,锁定接骨板仍可以被看作是皮下的外固定器,只是它与骨骼间的距离更短才更稳固。
以胫骨平台后外侧骨骼表面形态学数据为基础设计的解剖性接骨板能提高由创伤引起的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或累及后外侧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固定效果。在中国发明专利CN201010230592.8中,公开了一种无需预弯的胫骨外后侧弯曲的解剖型支撑锁定接骨板。但该发明在设计上存在诸多严重缺陷。首先,由于胫骨平台后外侧存在腓骨小头这一非常重要的解剖结构,这一结构的存在使得一般内固定植入物在植入时必须以一定角度倾斜放置,而无法达到与胫骨纵轴平行的纵性放置。而且胫骨近段后外侧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也不允许内固定植入接骨板纵性放置。其次,胫骨后外侧平台高度有限,无法实现该发明中描述的在其接骨板头部设置两排钉孔的目标,如果设置两排接骨板,则钉孔直径非常有限,势必将植入螺钉的直径减小,因而固定效果将大大折扣。。因而该发明(CN201010230592.8)并没有完全的符合胫骨平台后外侧实际的解剖特点,因此并不能提供有效的固定。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更符合胫骨近段后侧解剖特点、更贴合胫骨平台后外侧骨骼表面形态、更加稳固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符合胫骨近段后侧解剖特点、更贴合胫骨平台后外侧骨骼表面形态、更加稳固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本发明的一种胫骨平台后外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包括水平部、连接部和纵行部,所述水平部、连接部和纵行部依次相互连接,所述水平部、连接部和纵行部上均设有贯穿孔,所述水平部弯曲呈圆弧形,所述纵行部所在平面与水平部圆弧形横截面垂直,所述纵行部的中心线与所述水平部圆弧形横截面之间呈55°~62°的夹角。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部圆弧形横截面的半径为18~23mm,圆心角为105°~112°。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部上与圆弧形横截面垂直的平面、连接部所在平面和纵行部所在平面之间呈Z字形,所述水平部上与圆弧形横截面垂直的平面与连接部所在平面之间呈128°~135°第一夹角;所述连接部所在平面与纵行部所在平面之间呈135°~142°第二夹角。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部上贯穿孔的数量为两至四个。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部上的贯穿孔的孔轴排列在一个圆弧形面上,呈放射状排列。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部上贯穿孔为圆形带螺纹锁定孔。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贯穿孔的数量为1个,孔轴方向相对于连接部倾斜。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纵行部上贯穿孔的数量为两至四个,所述纵行部上贯穿孔沿纵行部延伸方向排列,所述纵行部上贯穿孔的孔轴与纵行部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92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