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方位蜡烛灯的制备方法及该全方位蜡烛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8623.5 | 申请日: | 201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7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罗群;余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奥一特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3/04;F21V29/00;F21V23/00;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英彬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方位 蜡烛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蜡烛灯的制造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全方位蜡烛灯的制备方法和该全方位蜡烛灯。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为了追求舒适高雅的生活空间,人们对于室内环境气氛的构造非常讲究,除了室内装潢装饰外,常借由蜡烛来改变室内的环境气氛。但传统蜡烛采用明火点燃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往往因为使用者的疏忽,因倾倒而点燃易燃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并且人手不能直接触摸,容易被融化的蜡液烫伤,并且蜡烛的使用寿命非常短,很快就会被燃完。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电子式蜡烛灯,电子式蜡烛灯可以借由电子式蜡烛投射的灯管来模拟真实蜡烛点燃的效果,因此在酒吧、咖啡厅、舞厅等场所已被广泛使用。但是,现有的电子式蜡烛灯存在着耗电量大、产生热量高并且仿真效果欠佳的缺点。
为了解决耗电量的问题,出现了使用LED节能灯来替代传统电子式蜡烛灯中所采用的白炽灯,受LED节能灯散热大的限制,采用LED节能的蜡烛灯所采用的最稳定的结构有两种,一种是扩散结构,让LED发光直接通过扩散罩发射出去,另一种是导光结构,让光线传导出来再发散,但是这样的结构仍然不能够很好的解决散热大的问题,当功率达到3W的时候,温度会很高,造成产品的性能不稳定。热量大、散热慢的问题仍然未得到解决。并且由于结构的设计不合理,这些LED蜡烛灯所发出的光达不到采用白炽灯时的通透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紧凑的全方位蜡烛灯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的使用,制备出质量稳定、一致性好的全方位蜡烛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施该方法所制得的全方位蜡烛灯,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独特设计的发光组件,使得发出的光线达到普通白炽灯光线的通透效果。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全方位蜡烛灯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一玻璃罩,该玻璃罩由高透明或乳白玻璃材料制成,该玻璃罩的外型为仿火焰状,色调温和,使用安全;
(2)制备一发光组件,该发光组件包括一铝基板和若干直接封装到该铝基板上的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采用新型大功率高亮度高效率的发光二极管产品发光颜色有2400K-7000K色温等多种颜色可供选择,发光二极管直接封装到铝基板上,从而减少了发光二极管与基板之间的热阻,散热快,温升合理,确保了良好的散热效果,有效的减少了发光二极管使用过程中的光衰;
(3)制备一散热器,该散热器由高热导率金属材料制成,该散热器的顶部设有一用于固定所述发光组件的定位座,该散热器的底部设有一空腔;
(4)制备一用于驱动控制所述发光二极管工作的宽电压可调驱动器,该宽电压可调驱动器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电连接;
(5)制备一灯头,该灯头包括一用于与市电供电电路相连接的连接端和一安装底座,该安装底座采用铝合金,表面并做氧化处理,内部采用特殊的通气结构设计,具有产品重量轻、散热好、外型美观高档的优点;
(6)所述玻璃罩由上往下罩设于该散热器的中部,该发光组件设置于该玻璃罩中并与该散热器的顶部相接触,该散热器固定到该安装底座上,所述宽电压可调驱动器设置于该散热器的空腔中并与连接端电连接。
所述步骤(2)中,该铝基板包括一圆片状的底板,于该底板上按间隔距离设有若干立板,所述发光二极管直接封装于该立板朝向外侧的侧面末端。
所述立板为三个,所述立板倾斜设置于该底板上,该立板朝向外侧的侧面与底板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所述散热器位一体成型,该散热器上半部的外径小于下半部的外径,该散热器的上半部为圆柱形,所述定位座设置于该上半部的顶部,于该上半部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中心孔,该散热器的下半部设有若干散热鳍片,该若干散热鳍片绕圆周均匀设置,所述空腔设于该下半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空腔的下端设有内螺纹,该散热鳍片的顶部设有一便于所述灯罩定位安装的凹槽;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
所述宽电压可调驱动器中设置有一电压识别电路、一光线补偿电路、一MCU控制电路、一温度补偿电路和一可调光恒流源电路,所述电压识别电路、光线补偿电路和温度补偿电路的输出端均连接MCU控制电路的输入端,MCU控制电路的PWM输出端连接可调光恒流源电路的输入端,电压识别电路和可调光恒流源电路均接入输入电压,光线补偿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一光敏器件,温度补偿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一热敏电阻,可调光恒流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奥一特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奥一特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86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