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辆的电池组安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7101.3 | 申请日: | 2011-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8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辉;谷伟兴;安鉴民;王萌萌;孙健强;张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龙哺;冯志云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车辆 电池组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辆的总布置设计,尤其与电动车辆的电池组安装结构设计有关。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各国都已研究替代燃油发动机的汽车,如纯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气汽车等。作为电动车,需要配置高压电池组、牵引电机、电池管理系统等电气设备。而乘用车的布置都比较紧凑,在考虑这些电气设备安装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减小车辆的乘用空间和后备箱空间。
现有的电动车的电池组安装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直接将高压电池组安装在后地板面板上,放置于座椅后;第二种是在地板和座椅之间安装电池组,将电池一部分下沉到后备箱中;第三种是将电池组安装在后备箱中的后地板及后座椅靠背的支撑板之间。
由于上述安装方式都是将高压电池安装在车身内部,高压线束也随电池组布置在车身内,会影响乘客安全;且上述安装方式都占用了后备箱空间;此外,高压电池布置在车身后端,会造成车辆后轴负荷过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的电池组安装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的电池组安装结构,所述电动车辆的电池包括前电池组和后电池组;
在所述车辆的司机座椅下设置有第一电池箱以放置所述前电池组;
在所述车辆的后地板第一横梁、左、右后纵梁前连接板下封板、后地板前部加强板所围绕而成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二电池箱以放置所述后电池组;
所述前电池组和后电池组之间通过高压线束连接,且所述高压线束位于车厢外的底部;
所述第一电池箱和第二电池箱连接有通风管道。
本发明的电池组安装结构通过将电池分为前后两组,分别安装在车身前后部,均衡了车辆的前后轴荷;电池组及高压线束均位于车身外部,由此避免可避免人员触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汽车车厢底部的仰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动车车厢底部的仰视图;
图3是图2中的电动车的A区域的仰视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电动车的B区域的仰视局部示意图;
图5是前电池箱的轴测图;
图6是前电池组的轴测图;
图7是后电池组的轴测图;
图8是将前、后电池组安装到车身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所附附图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的电动车用电池组的安装结构,是一种新型电动车用电池组的安装结构,主要是将高压电池分为两组布置,一组布置在司机座椅下方,一组布置在常规车的油箱处,两电池组均布置在车身外部,不会影响乘客安全。上述的电池组安装结构,只需对司机座椅下的空间进行较小的改动,既不减小乘用空间和后备箱空间,又能很好的放置电池组,且电池组呈前后设置,使得前后轴的负荷比较均衡,使车辆结构比较稳定,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后轴负荷过大的情况。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电池组的安装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常规汽车下车身的仰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电动车下车身的仰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电动车的A区域的仰视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电动车的B区域的仰视局部示意图;图5是电池箱的轴测图;图6是前电池组的轴测图;图7是后电池组的轴测图;图8是将前、后电池组安装到车身上的示意图。以下结合图1-图8对本发明的电池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本发明在常规车辆的基础上,对司机座位下的空间进行了改动,即对下车身的A区域进行了改动,在司机座位下方的空间设置具有一定容置空间的电池箱8,以放置前电池组10。
图8为本发明电动车的电池组安装结构的整体示意图,本发明的高压电池组分为两组,其外形结构如图6、图7所示。图3为前电池组10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前电池组10安装在司机座位下的空间,即图中电池箱8组成的空腔内,电池箱8的结构如图5所示,由电池箱框架2和蒙皮9组成。前电池组10通过17个螺栓固定在车身上,安装点布置在左前纵梁1上4个、右前纵梁3上3个、电池箱框架2上10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7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动车组用空调机组
- 下一篇:一种模块置物式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