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电工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21994.0 | 申请日: | 2011-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5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涛;李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东一环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H04M11/00;G08C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431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工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电工控制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电工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在智能电工控制系统中,用以控制电器设备的控制装置大都没有标示操作键与受控电器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有的虽有标示但不能灵活改变,而且都没有实现控制装置与控制装置之间的互相控制,即任一个控制装置可控制其它控制装置所控制的电器设备,从任一个控制装置可查询到其所控制的其它控制装置控制的电器设备的状态并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标示操作键与受控电器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且能灵活改变对应关系,并实现互相查询控制的智能电工控制器。
(2)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这种智能电工控制器由面盖、透明触摸屏、空间属性显示板、黑遮光片、LED局域背光板、单片机控制电路板、LED七色背光显示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参数设置装置、连接线、针状插脚连接线、FPC软连接线、电源电路板、壳体构成,其中,所述的LED七色背光显示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参数设置装置焊装在单片机控制电路板上,所述的LED局域背光板由针状插脚连接线与单片机控制电路板相连,所述的透明触摸屏由连接线与单片机控制电路板相连,所述的空间属性显示板、黑遮光片依次放置在透明触摸屏与LED局域背光板之间,所述的单片机控制电路板由FPC软连接线与电源电路板相连,整合装入壳体并与面盖扣齿连接成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透明触摸屏具有本地键和异地键独立感应区,独立感应区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于空间属性显示板上图文标示代表的受控电器设备,依据空间属性显示板标示的图文,点按透明触摸屏的相应独立感应区,即可控制相应电器设备,若重新设定了透明触摸屏独立感应区对应的受控电器设备,只需更换变更了图文的空间属性显示板即可。
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的LED七色背光显示装置、红外线接收装置、参数设置装置可以实现所述的智能电工控制器的ID设置、空间属性设置和光照度设置,不同所述的智能电工控制器设置相同ID,即可相互通信实现互相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的LED七色背光显示装置可以实现白天光线强时背光自动关闭,阴天、黄昏光线弱时背光自动打开,点按透明触摸屏任一独立感应区不松手,背光颜色由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紫色、青色、白色、关闭8种状态循环变化,每3秒变化一次,松手既停止变化,所述的LED局域背光板、黑遮光片可以实现透明触摸屏与空间属性显示板标示的图文即使在黑暗中也清晰可见,可以清楚的反映图文标示的受控电器设备的工作状态,便于掌握异地受控电器设备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的智能电工控制器本地键可以实现本地电器设备的智能开关,所述的智能电工控制器异地键可以实现其所控制的其它所述的智能电工控制器控制的电器设备的智能开关。
进一步的,利用智能电工遥控器通过所述的智能电工控制器上的红外线接收装置可以实现遥控所有所述的智能电工控制器控制的电器设备的智能开关。
进一步的,利用电话智能控制器通过所述的智能电工控制器可以实现电话远程控制电器设备的智能开关。
(3)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充分发挥可编程实现控制逻辑的优点,具有显著的使用灵活性和方便性,具有简捷、直观、智能、实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智能电工控制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面盖1,透明触摸屏2,空间属性显示板3,黑遮光片4,LED局域背光板5,单片机控制电路板6,LED七色背光显示装置61,红外线接收装置62,参数设置装置63,连接线7,针状插脚连接线8,FPC软连接线9,电源电路板10,壳体11,智能电工控制器本地键21,智能电工控制器异地键22,电力线路30,电器设备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东一环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东一环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219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模组
- 下一篇:蛋白质和多肽的质谱鉴定和定量检测的方法学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