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双沟槽环件径轴向轧制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4446.5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5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钱东升;时大方;华林;汪小凯;张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H1/06 | 分类号: | B21H1/06;B21H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33209 | 代理人: | 冯新伟 |
地址: | 31001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沟槽 环件径 轴向 轧制 成形 方法 | ||
1.一种大型双沟槽环件径轴向轧制成形方法,包括以下实现步骤:
(1)制坯:将棒料段从室温均匀加热到热锻变形温度,然后将热态料段在压力机上经镦粗、冲孔、冲连皮,制成轧制用环件毛坯,环件毛坯尺寸按如下步骤确定
1)计算环件体积和截面积
环件体积按下式确定
其中,为环件宽度;、分别为环件内、外半径;为环件沟槽半径;为沟槽截面
圆心角;
环件截面积按下式确定
,其中为环件壁厚;
2)确定轧制比
轧制比为环件毛坯截面积与环件截面积之比,轧制比取值2.5~4;
3)确定径向和轴向进给量比值
径向和轴向进给量比值按下式确定:
其中,、分别为环件轧制径向和轴向总进给量,、为环件毛坯壁厚和高度;
4)确定环件毛坯壁厚和高度
根据轧制比、径向和轴向进给量比值,确定环件毛坯壁厚和高度为
,
5)确定环件毛坯内、外半径
根据毛坯壁厚、高度和环件体积,结合塑性变形体积不变原理,确定环件毛坯外半径、内半径为
,
(2)轧制孔型设计:轧制孔型由驱动辊工作面和芯辊工作面组成,驱动辊工作面为圆柱面,芯辊工作面由圆柱面与两个沟球面组合而成,驱动辊工作面和芯辊工作面尺寸按以下步骤确定:
1)确定驱动辊工作面半径和宽度
驱动辊线速度取1.1~1.3m/s,根据驱动辊线速度确定驱动辊工作面半径,其中,为驱动辊转速,为电机转速,为传动比,电机转速、传动比由设备参数确定,驱动辊工作面宽度
2)确定芯辊沟球尺寸
芯辊沟球用来成形环件沟槽,芯辊沟球尺寸与环件沟槽尺寸相对应,按下式确定
,,,
其中,、分别为环件沟槽深度与宽度,、、、分别为芯辊沟球深度、高度、半径和截面圆心角;
3)确定芯辊沟球面半径和宽度
驱动辊工作面半径和芯辊沟球面半径满足下式
式中,为芯辊沟球面半径;为摩擦角,为摩擦系数,芯辊最大工作面半径满足,根据上述条件确定芯辊沟球面半径取值范围为
从而确定芯辊圆柱面半径为,确定芯辊各段工作面轴向宽度为
,,
(3)轧制成形:将制好的环件毛坯放上轧环机进行轧制,轧制过程按预轧制、主轧制、整形轧制三个阶段进行控制;预轧制阶段,控制芯辊和上锥辊分别沿径向和轴向进给,预轧制径向进给速度,预轧制径向进给量,预轧制轴向进给速度,预轧制轴向进给量,逐渐消除锻造制坯产生的壁厚差和高度差;主轧制阶段,控制芯辊和上锥辊分别沿径向和轴向进给,主轧制径向进给速度,主轧制径向进给量,主轧制轴向进给速度,主轧制轴向进给量,使环件产生充分变形;整形轧制阶段,当环件外径距预定值100~200mm时,控制芯辊和上锥辊分别沿径向和轴向进给,整形轧制径向进给速度,整形轧制径向进给量,整形轧制轴向进给速度,整形轧制轴向进给量,消除环件变形产生的壁厚差和椭圆度,保持环件缓慢长大,当测量辊所测环件外径达到预定值时,径向和轴向停止进给,轧制过程结束,
其中为使环件产生轧制变形所需要的最小进给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444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量光纤干涉信号的光电系统
- 下一篇:基于望远镜的多功能数字光电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