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纱布计数与探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14005.5 | 申请日: | 2011-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4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范辉;徐伦;张黔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G06F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纱布 计数 探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纱布计数与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隐形杀手。通过医生的手术治疗,使很多人摆脱了疾病的困扰。纱布是手术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它承担着手术中清创、止血的重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纱布有时候可能会遗留在患者体内。手术后纱布残留患者体内,是一种后果极其严重的医疗事故。一旦发生,会给患者身体及心理上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也使医生及医院陷入医疗纠纷,损害医院名誉。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称,手术后纱布遗漏的调查已经成为医院里病人最关注的问题和情况之一,每1000至1500例腹部缝合手术中就有一例出现事故。导致这类事故发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医护人员的疏忽;另一方面是手术期间工作人员的压力巨大,而纱布的使用又很琐碎,且使用频繁。
目前有一种嵌入了硫酸钡追踪线(蓝色细线)的脱脂纱布,由于X射线不能穿透硫酸钡以及与硫酸钡相似的物质,所以在X光机的照射下,能够检查出体内是否残留有纱布。然而,一方面,X光机使用成本较高,另一方面,X光机体积较大。因此,这种方法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不能普及到每台手术,而更多地是用于事故发生后的补救检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布计数与探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不能普及到每台手术,并且只能用于事故发生后的补救检查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纱布计数与探测装置,所述纱布计数与探测装置包括:
与纱布中的IC芯片通过射频通信,用于获取手术开始前带入手术室的未使用过的纱布数量和获取手术结束后未使用过的纱布数量的未用纱布统计平台,所述未用纱布统计平台包括射频板和平台天线;
与纱布中的IC芯片通过射频通信,用于获取手术过程中废弃的纱布数量的废弃纱布计数桶,所述废弃纱布计数桶包括射频板和计数桶天线,所述计数桶天线共有6根,覆盖在所述废弃纱布计数桶的6个面;
与纱布中的IC芯片通过射频通信,用于获取人体内部存在的纱布的数量以及纱布在人体内存在的位置的人体扫描设备,所述人体扫描设备包括射频板和人体扫描天线;
与所述射频板通过串行通讯接口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射频板,以使所述射频板控制所述未用纱布统计平台、所述废弃纱布计数桶和所述人体扫描设备获取数据的主控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布计数与探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内部植入了电子标签的纱布和如上所述的纱布计数与探测装置。
在本发明中,运用RFID技术,通过未用纱布统计平台获取手术开始前带入手术室的未使用过的纱布数量和手术结束后未使用过的纱布数量,通过废弃纱布计数桶获取手术过程中废弃的纱布数量,再通过人体扫描天线获取人体内部存在的纱布的数量以及纱布在人体内存在的位置,从而知道人体内部是否存在残余纱布、体内残余纱布的数量以及纱布在人体内的位置,不仅可以减轻给病人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可以维护医生和医院的名誉,其中,计数桶天线共有6根,覆盖在所述废弃纱布计数桶的6个面,从而使废弃纱布计数桶的计数桶天线的天线信号完全覆盖废弃纱布计数桶内的整个立体空间的任何方向、任何位置,做到废弃纱布计数桶内不会出现信号盲区,确保对纱布内的射频IC芯片识别的正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纱布计数与探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废弃纱布计数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并获取被识别物体的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技术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40年,当时该技术被英军用于识别敌我双方的飞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RFID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如汽车识别、电子计费、动物跟踪、工厂自动化等。RFID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非接触性,因此完成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能够实现自动化。
(2)数据量大,根据需要可传输除识别信息外的目标的身份信息、运行状态等。
(3)信息处理速度快,在某些应用场合可以达到几十微秒。
(4)保密性高,未经允许几乎不能复制与修改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40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测量装置
- 下一篇:海浪结合风力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