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潜水运船车动力舱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12173.0 | 申请日: | 201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5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纪爱师;纪建奕;周冬生;郑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B60K11/06;F01P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水 运船车 动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重散热功能动力舱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潜水运船车动力舱,属于专用汽车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潜水运船车是一种专为游艇俱乐部、造船厂、码头及海军设计的专用运输设备,能半潜入水下将船托起,然后自行上岸,并进行转运。潜水工作时动力舱需完全浸入水中。不论车辆在岸上还是在水中,动力舱内的发动机都必须能够正常散热。这需要一种新的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在陆地跟水中都能够正常散热、且结构简单、动力舱浸入水中时散热效率高的潜水运船车动力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潜水运船车动力舱,包括具有散热风扇的发动机及散热器,还包括具有腔室的密封盖、风扇挡板、托架,散热器设置在托架的底部,所述密封盖与托架围成底部敞口的封闭空间,所述风扇挡板设于密封盖腔室内并将所述密封盖腔室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所述风扇挡板与密封盖内壁密封连接,在风扇挡板上设有与所述散热风扇相对应的允许冷却空气自第一腔室底部敞口处流向第二腔室并排出的气流循环孔,第二腔室底部设有将所述第二腔室密封的下封板,在下封板上开设与散热器相对应的散热孔。
上述的潜水运船车动力舱,所述托架内设置风扇挡板安装座,风扇挡板设于所述风扇挡板安装座上。
上述的潜水运船车动力舱,具有散热风扇的发动机及散热器均设于第二腔室内,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气流循环孔内。
上述的潜水运船车动力舱,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用于过滤冷却空气中大颗粒杂质的钢丝网。
上述的潜水运船车动力舱,所述风扇挡板与密封盖内壁之间通过密封条密封连接。
上述的潜水运船车动力舱,所述发动机固定在设于发动机托架内的发动机安装座上。
上述的潜水运船车动力舱,所述第二腔室通过风扇挡板、风扇挡板安装座及下封板密封。
本发明潜水运船车动力舱的优点是:密封盖与托架形成的底部敞口的密封空间,可以保护动力舱内发动机主体不浸水,将当车辆在岸上时,可通过发动机的散热风扇对散热器进行风冷;风扇挡板安装座、风扇挡板与下封板将密封盖内的空腔间隔一封闭空间,在风扇挡板上设置气流循环孔,可以大大提高动力舱在陆地时通过风冷的方式冷却时其冷却空气的流动能力,加大散热风扇的旋转吸力,提高冷却效果,当车辆在水中时,通过在下封板上对应散热器设置的散热孔,散热器浸泡在水中,可利用水对散热器进行冷却。设置在第一腔室内的钢丝网可过滤冷却空气中大颗粒杂质,防止其进入空腔内损坏发动机、散热器等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拆掉密封盖的左视图;
图3为图1拆掉密封盖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在岸上的动力舱散热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动力舱浸入水中的散热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3所示,一种潜水运船车动力舱,包括具有散热风扇13的发动机10及散热器9,还包括具有腔室14的密封盖1、风扇挡板4、托架2,在托架2内设置风扇挡板安装座3,该风扇挡板4安装在风扇挡板安装座3上。密封盖1与托架2围成一个底部敞口21的封闭空间,风扇挡板4设于密封盖1的腔室内并将该密封盖腔室分为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在风扇挡板4上设有与散热风扇13相对应的允许冷却空气自第一腔室11的底部敞口21处流向第二腔室12并排出的气流循环孔41,为提高循环效率,散热风扇13设置在气流循环孔41内。第二腔室12的底部设有将该第二腔室12密封的下封板5,第二腔室12通过风扇挡板4、风扇挡板安装座3及下封板5密封。散热器9设于下封板5上,在下封板5上开设有与散热器9相对应的散热孔51,,使安装在发动机托架2底部的散热器9可以接触外部的空气或水。
风扇挡板4与密封罩1内壁接触的三面均安装密封条6,保证了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的冷却空气只能从气流循环孔41处流通。第一腔室11较小,只是提供一个空气通道;第二腔室12较大,发动机10、散热器9等都安装在此空间内。为保护动力舱内的机械部件,在第一腔室11内设置一用于过滤冷却空气中大颗粒杂质的钢丝网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21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牌号电工钢产品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可追溯的鳝鱼活体包装销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