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芯片和微粒分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9903.1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4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达巳;角田正也;今西慎吾;新田尚;二村孝治;高清水亨;芦崎浩二;古木基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14 | 分类号: | G01N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芯片 微粒 装置 | ||
1.一种微芯片,包括:
样本液导入流道,用于允许至少含有微粒的样本液流过;
至少一对鞘液导入流道,被构造为从所述样本液导入流道的两侧与所述样本液导入流道合流,以允许鞘液在所述样本液的周围流过;
合流流道,连通至所述样本液导入流道和所述至少一对鞘液导入流道,用于允许所述样本液和所述鞘液合流并流过所述合流流道;
负压吸引单元,连通至所述合流流道,用于将作为回收对象的微粒吸引和引入;以及
至少一对排出流道,形成于所述负压吸引单元的两侧,以用于允许从所述合流流道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芯片,其中,
所述负压吸引单元设置有:吸引流道,所述吸引流道与所述合流流道同轴形成;压力室,形成于所述吸引流道的中途;以及致动器,被配置为仅在回收微粒期间运作以将所述压力室的体积增大一定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芯片,其中,
所述致动器是压电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芯片,其中,
所述负压吸引单元设置有:吸引流道,所述吸引流道与所述合流流道同轴形成;压力室,形成于所述吸引流道的中途;以及电渗泵,形成于所述压力室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芯片,其中,
所述吸引流道的宽度小于所述合流流道的宽度而大于样本流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芯片,其中,
所述吸引流道在流动方向上的截面在宽度和深度上都小于所述合流流道在流动方向上的截面,并且所述吸引流道在流动方向上的截面大于所述样本流在流动方向上的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芯片,其中,
所述微芯片通过将两块基板结合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芯片,其中,
至少所述样本液导入流道、所述合流流道的一部分、所述吸引流道以及所述压力室仅形成于一个所述基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芯片,其中,
所述压力室通过振动板连接至所述致动器,其中,在所述致动器运作时,所述振动板被吸引向所述致动器,使得所述压力室的体积增大。
10.一种微粒分取装置,所述微粒分取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微芯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粒分取装置,还包括:
光照射单元,用于用激发光照射在所述合流流道中流动的微粒;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从所述微粒发出的散射光和荧光中的至少之一;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检测单元获得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微芯片中的所述负压吸引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粒分取装置,其中,
所述负压吸引单元的驱动源是压电元件,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利用阶梯信号控制所述负压吸引单元的驱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粒分取装置,其中,
所述负压吸引单元的驱动源是电渗泵,并且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利用矩形脉冲信号来控制所述负压吸引单元的驱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粒分取装置,其中,
根据由所述检测单元执行的检测顺序来对所述微粒进行分取,然后保持所述顺序将所述微粒在所述负压吸引单元中存储为一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粒分取装置,其中,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述检测单元获得的数据来进行对第一处理和第二处理的顺序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是将所述微粒引入所述负压吸引单元中的处理,以及所述第二处理是将之前引入所述负压吸引单元中的所述微粒从所述微芯片取出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990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查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热式光检测装置、电子设备、热式光检测器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