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双辊轧制生产装饰用拉丝铝带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7134.1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7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冯彦海;王志诚;马昭洲;王诚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鑫皇铝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B21B27/02;C25D11/08;C25D11/18;C25D11/16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轧制 生产 装饰 拉丝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丝铝带生产工艺,具体是一种采用双辊轧制生产装饰用拉丝铝带工艺,属于金属表面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建筑行业、家电行业等的日益发展,新兴的装饰材料不断涌现。用于高质量的室内外装饰、家居电器、礼品装饰等所需的铝板带材需求越来越大。
传统的拉丝铝板生产工艺是在铝板表面采用(物理处理)机械磨擦或挤压的方法加工出不同方式的纹路。而纹路可根据装饰需要的不同制成直纹拉丝、乱纹拉丝、螺纹拉丝、波纹拉丝等几种,主要采用百洁布、砂带或不锈钢刷通过对铝板外表进行连续水平直线磨擦、螺旋磨擦、横向移动磨擦等在铝板表面形成直线状、螺旋纹状、波纹状及无规律的乱纹状拉丝纹路。纹路的粗细可通过改变砂带的粗细目数或钢丝刷的钢丝直径来得到改变。但传统的拉丝面铝加工工艺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加工周期长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实现规模化生产方面受到期局限;同时,传统工艺生产的拉丝铝板因加工工艺落后,拉丝产品的品种少,整体均匀一致性差,拉丝纹路的清晰度不高,金属质感不足。制约装饰产品向金属质感强、花色品种多的市场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双辊轧制生产装饰用拉丝铝带工艺,主要是采用机械方法,通过自动控制在轧辊表面雕刻出均匀、稳定地不同花样品种,再通过轧形式获得具有金属质感、拉丝纹路清晰的高档装饰用拉丝铝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双辊轧制生产装饰用拉丝铝带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轧制拉丝:采用程序自动控制的刀具在轧辊表面雕刻出花纹,轧制前对拉丝轧辊进行清洁,检查拉丝轧辊的雕刻花纹是否均匀完好,确保轧制拉丝表面清洁无不良缺陷,将铝带置于轧辊之间进行轧制,轧制速度为50~80m/min,花纹图案的深度为10~15μm,轧制压下量为铝带厚度的10~15%;
脱脂:铝带以50~80m/min的速度通过10%的NaOH溶液碱洗槽碱洗,再经清水槽常温漂洗,而后经15~20%硝酸熔液酸洗槽酸洗,采用流动水漂洗,水温40~60℃;
阳极氧化:在稀硫酸电解液中、以铝带为阳极通以交流电对拉丝铝带进行阳极氧化,获得5~10μm厚度的氧化膜;
硫酸阳极氧化工艺参数
阳极氧化方式: 稀硫酸溶液交流电阳极氧化
硫酸溶液浓度: 100~150g/L
电解液温度: 15~25℃
阳极电流密度: 2~4A/dm2
电压: 18~25V
氧化时间: 25 ~35min
封孔:采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封孔,水温90~100℃,PH值6~7.5,封孔时间15~30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①该生产工艺由于对轧辊雕刻采用了程序自动控制技术,为拉丝品种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可根据需要生产出品种多样的装饰用拉丝面铝产品;②采用的是轧制技术,使拉丝铝板表面的花纹均匀性更好;③轧辊的花纹是采用机械方式雕刻的,通过轧制后的拉丝花纹具有立体、层次感,所以表现为金属质感更强;④拉丝面铝经阳极氧化处理后铝板氧化膜厚度为5~10μm,长期使用不变色、不腐蚀、不生产锈、易清洗,经阳极氧化处理后铝板具有装饰性强,硬度适中、可轻易折弯成型,并能连续加工生产,大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⑤经脱脂清除表面油污、污染物,使铝带表面和处理溶液的充分接触,得到均匀的处理效果;⑥封孔工艺,使阳极氧化膜保持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采用双辊轧制生产装饰用拉丝铝带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铝带检验: 因装饰用拉丝铝板主要应用于高档装饰材料,所以对原材料铝带的要求较高,要求板形平整、表面无黑点黑线、黄油斑、腐蚀、色差等不良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鑫皇铝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鑫皇铝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71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