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双辊轧制生产装饰用拉丝铝带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7134.1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7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冯彦海;王志诚;马昭洲;王诚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鑫皇铝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B21B27/02;C25D11/08;C25D11/18;C25D11/16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轧制 生产 装饰 拉丝 工艺 | ||
1.一种采用双辊轧制生产装饰用拉丝铝带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轧制拉丝:采用程序自动控制的刀具在轧辊表面雕刻出花纹,轧制前对拉丝轧辊进行清洁,检查拉丝轧辊的雕刻花纹是否均匀完好,确保轧制拉丝表面清洁无不良缺陷,将铝带置于轧辊之间进行轧制,轧制速度为50~80m/min,花纹图案的深度为10~15μm,轧制压下量为铝带厚度的10~15%;
脱脂:铝带以50~80m/min的速度通过10%的NaOH溶液碱洗槽碱洗,再经清水槽常温漂洗,而后经15~20%硝酸熔液酸洗槽酸洗,采用流动水漂洗,水温40~60℃;
阳极氧化:在稀硫酸电解液中、以铝带为阳极通以交流电对拉丝铝带进行阳极氧化,获得5~10μm厚度的氧化膜;
硫酸阳极氧化工艺参数
阳极氧化方式: 稀硫酸溶液交流电阳极氧化
硫酸溶液浓度: 100~150g/L
电解液温度: 15~25℃
阳极电流密度: 2~4A/dm2
电压: 18~25V
氧化时间: 25 ~35min
采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封孔,水温90~100℃,PH值6~7.5,封孔时间15~3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双辊轧制生产装饰用拉丝铝带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轧制拉丝步骤之前进行铝带检验: 检查采用目测方法,要求板形是否平整、表面有无不良缺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双辊轧制生产装饰用拉丝铝带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轧辊雕刻花纹包括直拉丝、十字拉丝、网纹拉丝、短拉丝、长拉丝、粗拉丝、细拉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双辊轧制生产装饰用拉丝铝带工艺,其特征在于,轧制速度为75m/min,花纹图案的深度为12μm,轧制压下量为铝带厚度的14%,铝带以75m/min的速度通过10%的NaOH溶液碱洗槽碱洗,再经清水槽常温漂洗,而后经15%硝酸熔液酸洗槽酸洗,采用流动水漂洗,水温50℃,
硫酸阳极氧化工艺参数
阳极氧化方式: 稀硫酸溶液交流电阳极氧化
硫酸溶液浓度: 150g/L
电解液温度: 20℃
阳极电流密度: 3A/ dm2
电压: 18V
氧化时间: 28min
采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封孔,水温95℃,PH值7,封孔时间18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双辊轧制生产装饰用拉丝铝带工艺,其特征在于,轧制速度为65m/min,花纹图案的深度为15μm,轧制压下量为铝带厚度的12.3%,铝带以65m/min的速度通过10%的NaOH溶液碱洗槽碱洗,再经清水槽常温漂洗,而后经18%硝酸熔液酸洗槽酸洗,采用流动水漂洗,水温55℃,
硫酸阳极氧化工艺参数
阳极氧化方式: 稀硫酸溶液交流电阳极氧化
硫酸溶液浓度: 130g/L
电解液温度: 22℃
阳极电流密度: 3.2/ dm2
电压: 22V
氧化时间: 31min
采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封孔,水温98℃,PH值6.5,封孔时间25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双辊轧制生产装饰用拉丝铝带工艺,其特征在于,轧制速度为55m/min,花纹图案的深度为10μm,轧制压下量为铝带厚度的10%,铝带以55m/min的速度通过10%的NaOH水溶液清洗槽清洗,清洗槽常温漂洗,而后经20%硝酸水熔液清洗槽清洗,采用流动水漂洗,水温60℃,
硫酸阳极氧化工艺参数
阳极氧化方式: 稀硫酸溶液交流电阳极氧化
硫酸溶液浓度: 110g/L
电解液温度: 18℃
阳极电流密度: 2.3/ dm2
电压: 20V
氧化时间: 35min
采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封孔,水温92℃,PH值6.5,封孔时间28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鑫皇铝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鑫皇铝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71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