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束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4437.8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3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烽火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4 | 分类号: | G02B6/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束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需求日益增大,对大芯数光缆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但光纤带一般只能做12芯,12根不同颜色的光纤并列排列并通过UV 树脂固化形成如图1所示的光纤带。如果光纤芯数超过12芯,同一光纤带中就会出现同色的光纤,不好分辨。所以光纤带的芯数受制于光纤颜色的限制,为得到更大芯数的光缆,虽然也可以通过UV 树脂固化将多根光纤带固结成一体形成光纤束。但是因为颜色限制基本上也只能做到12芯,而且还面临着剥离性不好的问题,考虑到光缆连接时必须将其中的光纤一一剥离出来,所以目前光缆中的使用的大芯数光缆都是光纤带是平摊式放置的,如图2。但因为受到眼膜结构限制,平摊式放置的光纤带只能有两根,这使光纤束所含光纤芯数受到大大制约。如果将光纤带做成垒叠式放置的结构,可以大大增加光纤束中的光纤芯数,但由此带来剥离困难的难题。实际上,将图1所示的光纤带中的光纤剥离出来就已比较费事,如果将光纤带呈垒叠式的放置,相邻的光纤带粘连面积更大,剥离则更困难。所以实用的大芯数光纤束一直不能推向市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以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了一种大芯数且易于剥离的UV光纤束及其制造方法,具体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UV光纤束,包括若干根光纤带,每一光纤带沿带长外表面设有隔离层,所述设有隔离层的若干根光纤带垒叠放置并由UV树脂固结成一体。
所述的UV光纤束其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光纤带有2~12根,垒叠成2~12层。
所述的UV光纤束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光纤带为包覆型。
所述的UV光纤束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若干根垒叠放置的光纤带由UV树脂固结成截面为圆形或矩形的光纤束;所述截面为圆形的光纤束其直径为3000~3050μm,所述截面为矩形的光纤束其长边的边长为2150~2200μm。
所述的UV光纤束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光纤束含有2~8根垒叠并列的光纤带,每根光纤带含有8根平铺并列的光纤。
所述的UV光纤束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光纤直径为230~240μm。
所述光纤束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若干根按上下层垒叠排列的光纤带以一定速度通过对应层的隔离层涂液槽,使每一光纤带在沿带长的外表面上涂覆隔离层;
2)所有光纤带以所述速度通过光纤束成型眼模进行树脂涂覆,再通过UV灯固化后进行冷却,形成光纤束。
所述的光纤束制造方法进一步设计在于:光纤带固化时UV灯照度为4000~5500W,光纤束固化时的UV灯照度为4500~6000W。
所述的光纤束制造方法进一步设计在于:所述一定速度为145~155m/min,压力为2.0~1.7bar。
所述的光纤束制造方法,其进一步设计在于:光纤束成型眼模中树脂的流量为70~90ml/min。
本发明将光纤带垒叠并列放置来制作光纤束,使之所含芯数大大增加,并通过在光纤带的外表涂覆隔离层,如硅油,来解决光纤带相邻光纤带及光纤带与树脂的粘接问题,利用UV灯固化时的较高温度使隔离层物质气化,使相邻光纤带及光纤带与树脂之间无粘连,从而使光纤束中的光纤带剥离变得十分方便,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认为光纤束中的光纤带不能垒叠并列放置的技术偏见,实现了人们对对大芯数光缆的需求,同时加工工艺简单,且加工的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彩色光纤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光纤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截面为方形的64芯光纤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截面为圆形的64芯光纤束结构示意图。
图5为以光纤为原料生产64芯光纤束的工艺流程图。
图6为以光纤带为原料生产64芯光纤束的工艺流程图。
图7为16芯光纤束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直径230~240μm的光纤为原料,采用圆形光纤束眼膜来生产64芯圆形截面的光纤束,生产过程参见图5,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烽火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烽火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44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