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行树穴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00192.1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3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陈知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1C15/00 | 分类号: | E01C15/00;E01C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行树穴 路面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化园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树穴路面结构。本发明还涉及前述树穴路面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广场、街道等硬质路面中种植乔木树穴时,一般都采用在树穴中设置树穴盖板的技术方案。目前常见的树穴盖板结构上都留有比较多的间隙。在树穴盖板上设置这些间隙的技术目的主要有二:
一是保证树穴中土壤的透水、透气性。
二是增加树穴盖板在用于不同胸径的树木、同一树木的不同生长阶段的适用性。
但这种树穴盖板结构有以下缺点:
1、占用了道路面积。由于上述间隙的存在,行人,尤其是穿高跟鞋的行人,一般不会从其上走过。如此一来,一些通行面积偏小的道路就愈发拥挤,道路的通行率被降低。
2、树穴内的土壤裸露,景观效果差,在冬季还容易扬尘。
3、这些间隙中容易藏污纳垢,无法实施机械化的清理,不利于环境保护。
若采用全封闭的树穴盖板结构,虽然有利于提高道路的通行率,也便于实施机械化清理,但不利于土壤的透气、透水,又降低了树穴盖板的适用性。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通行率好、同时又保障土壤良好透气、透水性的人行树穴路面结构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行率好、同时又保障土壤良好透气、透水性的人行树穴路面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行树穴路面结构,包括设置在种植土上的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上铺设有透水混凝土材料的树穴面层;所述树穴面层的中心区域开设有树径孔,所述树径孔中设置有弹性塑料材料的树径环。
较佳地,所述树穴面层的周边设置有侧石。
较佳地,所述侧石、所述树穴面层、所述树径环与路面平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人行树穴路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在人行树穴中放置树木,并在树木土球表面铺装种植土;步骤二、在所述种植土上铺装碎石层;步骤三,在所述碎石层上铺设透水混凝土材料的树穴面层;所述树穴面层的中心区域预留一树径孔;步骤四,在所述树径孔中铺设弹性塑料材料的树径环。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还在所述碎石层的周边设置侧石。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树穴面层的厚度在所述碎石层厚度的1/3至1/2之间。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树径孔为圆形或方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地,步骤四之后,还包括平整环节,使所述树穴面层、所述树径环与路面平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人行树穴面层结构由于与路面平整且基本不留间隙,既可以让行人能够轻松通过,提高人行道、集散广场等场所的人流通行效率;还保持了土壤的透水、透气,为树穴内的乔木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本发明的人行树穴面层结构还由于其平整性,不会藏污纳垢,可以实现机械化清理。另外,由于透水混凝土和弹性塑料均可选择不同色彩,因而可以容易地与环境色彩搭配,改善景观效果。
本发明的人行树穴面层结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步骤简单,容易掌握,便于推广等有益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人行树穴路面结构主要用于在广场、道路中种植树木1。在一具体实施例,该人行树穴路面结构主要包括碎石层11、带树径孔的树穴面层12,以及设置在树径孔中的树径环13。
在树木土球4上铺设种植土2后,碎石层11设置在种植土2上。本实施例中,种植土2的顶面低于周边铺装标高约210毫米,种植土2上的碎石层11厚度约150毫米。
在碎石层11上,铺设有透水混凝土材料的树穴面层12。树穴面层12的厚度约60毫米。在树穴面层12的周边设置有侧石14。
在不同实施例中,根据施工环境和土壤情况,树穴面层12的厚度可以控制在碎石层11厚度的1/3至1/2之间,以在保持足够强度的同时保证良好的透水、透气性。
在树穴面层12的中心区域开设有树径孔(参见图2中填充树径环13的空间)。树径孔可以为圆形,或方形,或椭圆形等,本实施例中,树径孔为圆形。在树径孔中设置有弹性塑料材料的树径环13。
最后,通过后续整理或施工控制,使侧石14、树穴面层12、树径环13与路面3保持平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01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