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氨基配合物变质的Al-Zn镀层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9737.1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6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门三泉;车云;张中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12 | 分类号: | C22C21/12;C22C1/06;C23C2/1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14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 配合 变质 al zn 镀层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镀层材料,特别涉及一种银氨基配合物变质的Al-Zn镀层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现了Zn-Al-Mg及其相关组成的多元体系合金镀层材料,美国有Zn-Al-Mg-Ti-B-Si、Zn-Al-Mg-Si专利产品;日本有铝含量5%~12%的热镀锌合金板、Zn-Al-Mg-Si、Zn-Al-Mg-Si-Mn-Cr和Zn-Al-Mg专利等等,但这些新产品和专利的铝含量大多在50%以下,基本上没有可以实现低成本产业化应用的新型镀层材料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村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银氨基配合物变质的Al-Zn镀层材料,具有Al含量高,是一种可以实现低成本产业化应用的新型镀层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银氨基配合物变质的Al-Zn镀层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该合金成分为Zn:20~25,Cu:1.5~2.0,Co:0.01~0.03,Sb:0.008~0.01,Ti-N:0.01~0.015,稀土添加剂0.5~0.65,Se:0.1~0.2,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变质剂[Ag(NH3)2]Cl其为炉料总量的0.1~0.15%。
一种银氨基配合物变质的Al-Zn镀层材料,稀土添加剂为La、Ce、Pr或Nd。
再通过常规的熔铸加工工艺,加工成Al-Zn合金镀层材料。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Zn量仅为:20~25%,Al的用量大于75%,比现有技术的Al的用量提高15%以上,大大降低生产的成本,其中Cu:生成强化相,提高合金材料的强度;Co:可有效地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和高温(400℃下)强度;Sb: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Ti-N:起到细化变质作用;稀土添加剂:增加了合金结构的复杂程度,同时也增强了合金的抗性变能力,使合金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变质剂[Ag(NH3)2]Cl,在高温下分解出原子态金属银,均匀弥散在合金中,起到高效的细化作用。
实施例1:
(1)按配方选定一组元素,按照重量百分比例为:Zn:20,Cu:1.5,Co:0.01,Sb:0.008,Ti-N:0.01,稀土添加剂La:0.5,Se:0.1,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变质剂[Ag(NH3)2]Cl其为炉料总量的0.15%。;配制的合金总量为1000kg,则推算出所需的每种物质的重量为:Zn:200kg,Cu:15 kg,Co:0.1 kg,Sb:0.08 kg,Ti-N:0.1 kg,La:5 kg,Se:1 kg,Al:778.72kg,[Ag(NH3)2]Cl:1.5kg;
(2)先往熔炼炉中加入铝锭或熔融铝液,加热使之完全融化并在700~800℃下保温;
(3)再按配方加入其它物质,最后再加入锌,搅拌均匀;现场取样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配方范围,调整添加量;然后继续熔炼和搅拌,再次取样分析,直至各元素比例完全符合配方要求;
(4)然后对上述合金熔体进行炉内精炼;往合金熔体中加入精炼剂,并搅拌均匀,熔体精炼在封闭环境中完成;
(5)精炼后除渣、除气、静置、调温至660~720℃,合金液倾倒出炉,同时过滤;滤液平缓倾入铸造锭模中,通过顺序式结晶方式,使熔体在锭模中自下而上凝结,形成银白色锭型。
实施例2:
按配方选定一组元素,按照重量百分比例为:Zn:22.5,Cu:1.75,Co:0.02,Sb:0.009,Ti-N:0.0125,稀土添加剂Ce:0.575,Se:0.15,其余为Al和不可避免的微量杂质,变质剂[Ag(NH3)2]Cl其为炉料总量的0.125%。;配制的合金总量为1000kg,则推算出所需的每种物质的重量为:Zn:225kg,Cu:17.5 kg,Co:0.2 kg,Sb:0.09 kg,Ti-N:0.125 kg,Ce:5.75 kg,Se:1.5 kg,Al:749.84kg,[Ag(NH3)2]Cl:1.25kg;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97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换挡臂组件
- 下一篇:汽车司机误踩油门自动控制补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