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测微量浓度的臭氧浓度仪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9631.1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5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健;兰冬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17 | 分类号: | G01N21/17;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量 浓度 臭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浓度仪,尤其是一种可测微浓度的的臭氧浓度测试仪,属于臭氧浓度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臭氧浓度测试仪大多采用电化学法或紫外吸收法,电化学法的臭氧浓度测试仪其寿命短,使用成本高,因此大多采用紫外吸收法。现有的一种臭氧浓度仪器采用双光路双吸收腔的结构,这种结构需要一个分光计把紫外光分成两路再分别进入两个气隙长度相等的吸收腔,其中一个吸收腔内通入参比气体,如图1中所示,紫外灯201发出的紫外线经过滤光单元202过滤后进入一个分光单元203,原来紫外灯201发出的一条光路207经所述分光单元203分成两条光路208和209。光路208进入吸收腔204,而光路209进入吸收腔205,所述两个吸收腔204和205的气隙长度相等,均为L。所述紫外吸收腔204具有气路210,用来导入测试气体,所述紫外吸收腔205具有气路211,用来导入参比气体。所述臭氧浓度仪,还包括控制单元206,用于实现这个测试仪臭氧浓度的检测、信号放大及输出和显示等功能。利用分光计将紫外光线分成两路分别进行数据测量能很好的保证数据的同步。但其需要设置一个分光计和两个吸收腔,使设备机构复杂并且增加了设备成本,并且需要使被测气体流经吸收腔,需要改变被测气体流动路径,且不能应用在开放空间或管道(如空调机组的风管等)中的O3浓度的测量。因此需要一个结构简单成本低、不需要改变被测气体流动路径、并且能够在开放空间或管道(如空调机组的 风管等)中应用的测量仪来满足实际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测微浓度的臭氧浓度仪,它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且测量准确,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所存在的至少一个不足之处。
本发明的一种可测微浓度的臭氧浓度仪,其技术方案如下:它包含一根紫外线灯管、滤光单元和至少两个紫外线光强传感器,所述紫外线灯管安装在一个不透光的盒体内,所述盒体上设置两个透光孔,其中的一个透光孔处安装一根透光的直管,所述直管的轴线方向与紫外线灯管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直管内设置一个紫外线光强传感器,另一个紫外线光强传感器位于另一个透光孔外侧,其与透光孔中心的连线与紫外线灯管的轴线垂直,并且与所述直管内的紫外线光强传感器离紫外线灯管轴线的垂直距离相等。
为了更好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可测微浓度的臭氧浓度仪的技术特征还可以具体为以下技术特点:
1所述另一个透光孔外侧设置一个紫外线光强传感器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紫外线光强传感器用于固定紫外线光强传感器。
2所述另一个紫外线光强传感器为手持式的,在实际测量时其所处位置在于不安装直管的另一个透光孔外侧沿直管走向上,并且其与紫外线灯管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直管内的紫外线光强传感器和紫外线灯管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3所述两个紫外光光强传感器、分别设置在垂直于紫外线灯管中轴线方向的相反的两侧。
4所述直管内的紫外线光强传感器与紫外线灯管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 可调的,
5所述紫外线光强传感器固定装置上的紫外线光强传感器与紫外线灯管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可调的。
6所述紫外线光强传感器固定装置与紫外线灯管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可调的。
7所述滤光单元安装在每个透光孔处。
8所述两个透光孔沿紫外线灯管长度的方向设置在盒体不同高度的位置上。
9所述滤光单元处于每个紫外线光强传感器与透光孔之间的连线上并处于紫外光光强传感器前端。
10所述直管内充满N2或其他不含O3的气体。
11所述紫外线光强传感器固定装置与紫外线灯管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可调的。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可测微浓度的臭氧浓度仪具有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且测量准确的优点。具体为以下几点:
1.本发明的臭氧浓度仪中不设置紫外光分光计,使整个测试仪减少了一个元件,结构简单,减少设备成本,并且消除了因使用分光计而可能存在的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2.两个紫外光强传感器与紫外线灯管中轴线的垂直距离可调,因此可以在任何大小的开放空间或管道(如空调机组的风管等)中进行多点测量。
3.两个紫外光强传感器同时处于被测量气体中,有效避免测试不同步带来的测量误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96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装置以及重发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上轴钻孔镗孔铣平面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