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烧结室降尘管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7246.3 | 申请日: | 2011-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4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郭周周;侯秀;马平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21/08 | 分类号: | F27B21/08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 降尘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系统烧结室降尘管领域,尤其是一种烧结室降尘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冶金系统烧结室降尘管分两条,位于烧结机台车下面,一般安装顺序是在烧结室主体工程完成后才进行降尘管的安装,因安装净高受到限制,大型机械利用不上,施工难度加大,要求施工工期短,以往的安装一般是采用多台导链使用人工或在侧面搭设临时平台进行安装,该种方法安装进度慢,人工和机械用量多,且安全隐患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烧结室降尘管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简单易行,无须大型吊装机械,有效缩短了降尘管安装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烧结室降尘管施工方法,其方法包括的步骤为:
(1)、在降尘管上方相对应的烧结室下底面的混凝土梁上预埋套管安装工字梁轨道,在工字梁轨道上装一电动葫芦;
(2)、将降尘管下的漏斗吊至安装位置;
(3)、安装管托以及漏座,将漏座与管托焊接成一体;
(4)、安装主管:根据实际情况,从里往外安装;降尘管分为若干节,每节长度为2-3m,单节重量不超过电动葫芦额定起重量,降尘管从吊装孔起吊放入指定位置,然后调直、管与管之间焊接;
(5)、降尘管上部开孔:降尘管上部开孔与风管连接,将风管吊至降尘管上方,从风管中心引点投至降尘管上,然后根据风管尺寸在降尘管上开孔,风管与降尘管的焊接应等待风管与上部设备连接完成后再进行;
(6)、降尘管下部开孔:降尘管下部开孔与漏座焊接,开孔前为防止主管变形应提前将主管与漏座外部焊接,然后根据漏斗尺寸开孔,开孔完成后,用倒链将漏斗吊起,与漏座焊接一起,并里外补满焊缝;
(7)、安装降尘管上的加筋板,烧结室降尘管安装完毕。
而且,所述的工字梁轨道上安装两个电动葫芦。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烧结室降尘管施工方法采用在降尘管上方相对应的烧结室下底面的混凝土梁上预埋套管安装工字梁轨道,在工字梁轨道上装一电动葫芦。用电动葫芦吊装降尘管,省去了大型吊装机械,合理利用了安装空间,降低了安装成本,减少了施工的安全隐患,保证了工程的施工工期。
2、本烧结室降尘管施工方法可以采用工字梁轨道上安装两个电动葫芦,分段安装降尘管,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连续性。
3、本发明施工方法简单易行,无须大型吊装机械,有效缩短了降尘管安装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质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烧结室降尘管施工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烧结室降尘管施工方法,其方法包括的步骤为:
(1)、在降尘管1上方相对应的烧结室3下底面的混凝土梁2上预埋套管安装工字梁轨道6,在工字梁轨道上装一电动葫芦10,也可以采用两个电动葫芦,进行分段安装,电动葫芦通过钢丝绳11吊装降尘管,本发明实施例附图所示的电动葫芦为一个;根据起重量计算所需工字钢的大小和所需的电动葫芦的起重量,利用电动葫芦,有顺序分节安装降尘管和其它辅助构件;
(2)、将降尘管下的漏斗5吊至安装位置;
(3)、安装管托7以及漏座4,安装完后保证管托标高、轴线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将漏座与管托焊接成一体,增加整体的稳定性;
(4)、安装主管:根据实际情况,从里往外安装;降尘管分为若干节,每节长度为2-3m,单节重量不超过电动葫芦额定起重量,降尘管从吊装孔起吊放入指定位置,然后调直、管与管之间焊接;
(5)、降尘管上部开孔:降尘管上部开孔与风管9连接,将风管吊至降尘管上方,从风管中心引点投至降尘管上,然后根据风管尺寸在降尘管上开孔,风管与降尘管的焊接应等待风管与上部设备连接完成后再进行;
(6)、降尘管下部开孔:降尘管下部开孔与漏座焊接,开孔前为防止主管变形应提前将主管与漏座外部焊接,然后根据漏斗尺寸开孔,开孔完成后,用倒链将漏斗吊起,与漏座焊接一起,并里外补满焊缝;
(7)、安装降尘管上的加筋板8,烧结室降尘管安装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72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