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防火硅酮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4279.2 | 申请日: | 201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4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戴金华;施吉慧;刘祥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龙核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6 | 分类号: | C08L83/06;C08L83/07;C08L83/05;C08K13/02;C08K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何葆芳 |
地址: | 212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防火 硅酮 橡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密度防火硅酮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防火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火封堵大多采用有机防火堵料和防火灰泥。有机防火堵料遇火会挥发出有毒气体;而防火灰泥虽然无毒性,但在固化后形成坚硬的块状物,无伸张和压缩弹性,无法补偿机械管道震动及建筑物沉降引起的机械位移,且管道及电缆等穿墙物件在维修及更换时极为不便。
而传统的硅酮橡胶阻燃性能不佳,且耐辐射性能不佳,不能适应电厂、核电站、石化油气管道等对防火要求较高的工作场所,特别是不能满足核电站较高的耐辐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和需求,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密度防火硅酮橡胶及其制备方法,使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和耐辐射性能,满足防火、耐辐射要求较高场所的应用要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密度防火硅酮橡胶,由A、B组分按体积比1∶1混合,于15~40℃固化而成,其中,所述的A组分具有如下组成配方:
上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所述各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B组分具有如下组成配方:
上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所述各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高密度防火硅酮橡胶中,所述的A组分具有如下组成配方:
上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所述各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B组分具有如下组成配方:
上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所述各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所述的金属催化剂优选为铂、铑、钯、钌或锇催化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补强填料优选为气相二氧化硅、轻质碳酸钙、硅微粉、硅灰石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阻燃剂优选为硼酸锌、氢氧化镁、聚磷酸铵、季戊四醇、氢氧化铝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金属粉末优选为铝粉、锌粉、铁粉、铅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一种所述的高密度防火硅酮橡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分别按照A组分与B组分的组成配方称取各组成原料;
b)将A组分中的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与羟基硅油加入反应釜内,在20~60℃、真空度-0.1~0.05MPa下混合10~60min,再向以上混合溶液中加入金属催化剂、补强填料,用高速乳化机搅拌混合30~60min,再加入阻燃剂搅拌混合,加入金属粉末,真空脱气30~60min;用100目的滤网压滤,灌装,制得A组分;
c)将B组分中的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含氢硅油、羟基硅油加入反应釜中,在20~60℃搅拌10~60min,再向以上混合溶液中加入补强填料、阻燃剂,用高速乳化机搅拌混合30~60min,并保持罐内温度20~30℃,加入金属粉末,真空脱气30~60min;用100目的滤网压滤,灌装,制得B组分;
d)将制备的A组分和B组分按体积比1∶1混合,于15~40℃固化,即得高密度防火硅酮橡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高密度防火硅酮橡胶具有以下优点:
1)密度大,机械强度高,耐辐射性能好;
2)具有无味无毒,不含挥发性物质;
3)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耐氧抗老化性、热导率小;
4)阻燃性能好,其防火阻燃性能达到GB/T2408-1996的FV-0级别;
5)施工方便,易于拆卸更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完整的说明。
实施例1
a)按以下配方称取各组成原料:
A组分的组成配方如下:
B组分的组成配方如下:
b)将A组分中的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与羟基硅油加入反应釜内,在20~60℃、真空度-0.1~0.05MPa下混合10~60min,再向以上混合溶液中加入金属催化剂、补强填料,用高速乳化机搅拌混合30~60min,再加入阻燃剂搅拌混合,加入金属粉末,真空脱气30~60min;用100目的滤网压滤,灌装,制得A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龙核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海龙核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42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氨氮废水资源化技术
- 下一篇:当归补血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