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92764.6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53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秦丹丹;夏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68;H01L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晶体管 液晶显示器 阵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一个主像素区的三个次像素区的排列从左到右分别为r(红),g(绿),b(蓝),其中,每个主像素区为正方形或者圆形,每个次像素区为长方形,且每个次像素区的短边与栅极线基本平行,每个次像素区的长边与数据线基本平行,通常这种次像素区的排列方式称为纵向排列。
在3D显示中,为了让人的左右眼看到不同的图像,置于显示面板前的光栅格子需要纵向排列,其中光栅格子的大小与一个主像素区的大小相近;由于光栅格子所在的玻璃板与显示面板组装时的对位误差,导致光栅格子可能会遮挡住某个颜色,比如遮挡了红色次像素区的部分面积,从而造成严重的颜色偏离和色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横向排列的像素结构,即将各颜色次像素区横向排列,这样即使光栅格子所在的玻璃板与显示面板组装时有对位误差,三个颜色的次像素区都会被挡住相同的面积,虽然每个次像素区的透光量有所下降,但是三个次像素区所形成的颜色不会有偏移。
目前的横像素排列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单栅驱动的竖屏横用的像素排列方式,双栅极驱动的像素横向排列方式和三栅极驱动的像素横向排列方式。但是单栅驱动的竖屏横用的像素排列方式需要加入缓存器将显示信号横竖转化,增加了系统成本;当分辨率比较高时,三栅极驱动横像素排列方式很难达到驱动要求。所以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双栅驱动的像素横向排列方式,如图1所示,双栅驱动的像素横向排列方式中以相邻的两个主像素区作为最小基本结构,每个最小基本结构一般包括:
两条栅极线G1和G2,三条数据线D1、D2和D3,六个薄膜晶体管T1、T2、T3、T4、T5和T6,六个像素电极g1、r1、b1、r2、b2和g2,以及三条共通线(图中未示出)。
但是,现有的显示面板结构的闪烁和串扰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率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结构的闪烁和串扰等不良现象发生率较高的问题。
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包括:
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主像素区,其中,每个主像素区分别包括三个沿第二方向相邻的次像素区;
两条栅极线,所述两条栅极线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一金属层;
三条共通线,所述三条共通线分别对应于两个沿第一方向相邻的次像素区,且设置在第一金属层;
三条数据线,所述三条数据线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二金属层;
连接电极线,所述连接电极线设置在第三金属层,且在第二方向上导通所述相邻的两条共通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之间包括钝化层和栅极绝缘层,所述钝化层和栅极绝缘层位于共通线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接触孔,所述共通线和连接电极线通过第一接触孔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三条共通线均不闭合的环绕其所对应的每个次像素区。
优选的,所述第三金属层为透明金属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优选的,所述数据线包括:
数据线本体区、源极和漏极;所述数据线本体区与源极为一整体结构;所述源极与漏极分离。
优选的,所述第三金属层内设置有像素电极。
优选的,所述钝化层位于漏极上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接触孔,所述漏极与像素电极通过所述第二接触孔电连接。
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主像素区,其中,每个主像素区分别包括三个沿第二方向相邻的次像素区;两条栅极线,所述两条栅极线沿第一方向设置在第一金属层;三条共通线,所述三条共通线分别对应于两个沿第一方向相邻的次像素区,且设置在第一金属层;三条数据线,所述三条数据线沿第二方向设置在第二金属层;连接电极线,所述连接电极线设置在第三金属层,且在第二方向上导通所述相邻的两条共通线。
可见,共通线通过连接电极线在第二方向上导通,在显示区域内形成并联的模式,即网状的共通线结构,共通线总体的电阻减小了,进而减小了相应信号经过所述共通线的延迟时间,因此,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阵列基板的闪烁和串扰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率也降低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27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