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92741.5 申请日: 2011-12-01
公开(公告)号: CN102511450A 公开(公告)日: 2012-06-27
发明(设计)人: 但修伍 申请(专利权)人: 但修伍
主分类号: A01K67/033 分类号: A01K67/033
代理公司: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方峥
地址: 237202 安徽省***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野生 水蛭 人工 驯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属于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蛭俗称蚂蟥,是我国中医中药宝库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自古至今被人们称之为祛病救人的良药,随着国内外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应用更为广泛。我国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不但药用价值较高,而且现代科技发现还能生产保健、化妆品,因此,水蛭其身价具有“软黄金”之称的“水中人参”。近年来野生水蛭因受农药、化肥、工业污染的影响,自然资源日益减少,野生水蛭面临灭绝,因此,水蛭人工养殖迫在眉睫,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几经摸索和研究,就野生水蛭采取人工驯化,室内产茧与孵化独特技术,成功地在当地借鉴推广。这一创新,使很多养殖爱好者和广大养殖户一致反馈,效果良好。这不仅解决了水蛭市场供需矛盾突出问题,而且为农村新的养殖产业发展开拓了新的之路。

我国很多地区已从事水蛭养殖业的生产,但发展缓慢,成功先例极少,问题的根本,不论人工养殖或自然养殖,千篇一律大都采用了“室外产茧与孵化”传统方法,但由于受外境阴雨、春寒、低温天气的影响,还有外境黄鼠狼、老鼠、青蛙、虫蚁等天敌所侵害,不仅产茧率低,而且伤亡极为严重。特别是自然生态养殖,更是无法产茧,一是繁殖期种蛭取不到足够的食料,导致营养不良,而少产茧或不产茧;二是在外界对水质、水温、水位的掌握难以调节,种蛭在外界没有稳定的求偶和交配有利环境;三是及使产出少量的卵茧也会被水浸泡后软化而死亡。同时,在室外河旁、池塘等有水源地段存活的少量幼苗几乎也被黄鳝、青蛙、蛇类等天敌所吸食;四是水蛭产孵期再遇上春寒低温等特殊气候,更是无法产茧孵化,所以传统的室外产茧或自然界产茧孵化方法有时几乎为零。

发明内容

为了缓解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本发明养殖技术简单、先进,选择优质的品种和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养殖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在三月下旬四月初,温度在15℃左右,选择重量为25g以上个体大、有活力的健康水蛭,然后放入经过石灰石消毒的驯化精养池中;

(2)喂食:在驯化精养池中投入螺蛳、河蚌食料,每平方0.4-0.6kg,控制池内温度18℃-25℃,驯养为10-15天,驯养期间昼夜温差不低于16℃,每晚11-12点定要观察水温情况;

(3)室内产茧:可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为室内砌池法,第二种为泡膜箱产茧法;

(4)室内孵化:将幼蛭定量装箱,控制箱底土层厚2-3cm,空气湿度65%,土层湿度30%、温度25℃,13-18天出苗;

(5)幼苗培育:首先将精养池用生石灰放入池内消毒,浸泡2-3天后换上新水,水位要保持38-42cm,池内必须装上增氧泵,并搭建备用保温大棚,池水面上方提前放入水葫芦、水浮莲等水草植物,后放入幼蛭,幼蛭入池前三天不摄食,三天后投入轧碎成肉糊状螺蛳、河蚌,经过23-28天的精养管理,幼蛭可长到6-7厘米,最后将水蛭均匀地分到养殖池里饲养了。

所述的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驯化精养池为选择南北向,宽3米,长度因地制宜,池高120cm,水位控制60cm以上,同时搭建有保温大棚。

所述的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灰石消毒的驯化精养池为驯化精养池每平方按1.5kg生石灰全池泼洒,浸泡2-3天后,将池内打扫干净,然后放入新鲜水。

所述的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砌池法为选择保温性能较好产池,产池四周可适当洒点生石灰防御,土层湿度为10-15℃,室内温度控制在23-28℃,每平方米按种蛭18-22kg入池,喷壶雾状补水,9-11天产茧;所述的泡膜箱产茧法为选择经过生石灰水消毒的泡膜箱,投入种蛭7-8kg。

野生水蛭的人工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产茧时卵茧泡沫状像弹子大小不等,每个茧内有15-50区间的小幼蛭胚胎;所述的室内孵化时每千克700个茧为标准,具体观察幼苗颜色而定,深红色为成型幼苗;所述的幼苗培育时从卵茧爬出后,长度约1-2cm为深红色即可入池培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养殖技术简单、先进,选择优质的品种和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养殖效率高,同时采用的“室内产茧、室内孵化”独特方法,大大加快了水蛭生长速度,同时也缩短了幼苗到成品蛭的生长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但修伍,未经但修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27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