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菌种瓶栽食用菌的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9215.3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6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硕;程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4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菌种 食用菌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瓶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固体菌种瓶栽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瓶栽业务主要是指用塑料瓶子在空调设施内常年栽培,通过栽培的机械化和标准化, 来实现食用菌在工厂内常年稳定的生产。由于工厂内菇房环境不受季节影响,实现了食用菌的周年供应,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食用菌产品的需求。鉴于食用菌瓶栽技术的优势,目前诸如真姬菇、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滑子菇、茶树菇、猴头菇等的瓶栽生产已经在产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下面以瓶栽真姬菇工厂化栽培方法为例来介绍固体菌种瓶栽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图1为现有瓶栽真姬菇工厂化栽培的工序流程图。现有的栽培方法包括拌料工序、装瓶工序、灭菌工序、冷却工序、接种工序、培养工序、搔菌工序、催蕾工序、生育工序和采收工序。现有的接种设备从栽培瓶的瓶口正上方往下投送菌种以完成接种,接种后菌种在栽培瓶的瓶口处形成中间厚周围薄的接种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当接种后菌种3的中间部分最高点30不超过栽培瓶瓶口10的上缘11时,在靠近栽培瓶1的瓶口10侧缘附近位置的菌种层较薄,且与瓶口10上缘11部分形成空间12,这在后续的搔菌工序时会在空间12处形成积水,这增加了污染产生的风险。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所示,现有技术中采取接种时接种更多的菌种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使用该种方法接种后菌种3的中间部分最高点30高出栽培瓶瓶口10的上缘11,而周边菌种相对较薄的部分相对于栽培瓶1的瓶口10的上缘11形成的空间很小,接种后加盖瓶盖4,由于菌种3高出栽培瓶1的瓶口10的上缘11,在加盖瓶盖4时,瓶盖4会下压菌种3,从而使得菌种3整体往下和周边移动,这使得周边菌种相对较薄的部分相对于栽培瓶1的瓶口10的上缘11形成的空间12变得更小或者被菌种完全填平,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在后续的搔菌工序时会在空间12处形成积水的几率,进而也大幅度降低了污染产生的风险。然而,上述方法虽然解决在搔菌工序形成积水引发污染的问题,但是却引发了新的问题的产生,由于菌种3高出栽培瓶1的瓶口10的上缘11,在接种后加盖瓶盖4时,由于菌种3的阻碍,很难将瓶盖4盖紧,在流水线上送往下一工序的过程中会有较多的瓶盖4脱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工厂专门安排这样一个工位来重新加盖脱落的瓶盖4,这不但降低了生产的效率,而且还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栽培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保证栽培瓶的瓶盖加盖牢固、被污染几率低且发菌速度快的固体菌种瓶栽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固体菌种瓶栽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种工序后有一将高出栽培瓶瓶口的菌种压至与栽培瓶瓶口上缘平齐的压菌种工序。
所述的压菌种工序包括在接种后的栽培瓶的上方设置压菌种装置的步骤,压菌种装置向下运动的步骤以及压菌种装置将高出栽培瓶瓶口的菌种压至与栽培瓶瓶口上缘平齐的位置的步骤。
所述的压菌种装置包括压菌种部和将该压菌种部连接到控制装置的连接部。
多个所述的压菌种装置形成压菌种模组。
所述压菌种模组包括5个压菌种装置。
所述压菌种模组包括4个压菌种装置。
所述的食用菌是真姬菇、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滑子菇、茶树菇、猴头菇中的一种。
所述连接部与压菌种部之间弹性连接。
在所述连接部与压菌种部之间设置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将所述压菌种部弹性连接至所述连接部邻近压菌种部一端。
所述压菌种部上设置定位盲孔,所述连接部邻近压菌种部一端对应所述定位盲孔设置与所述定位盲孔配合的定位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固体菌种瓶栽食用菌的栽培方法通过在接种工序之后增加一压菌种工序,将接种后高出栽培瓶瓶口的菌种压至与栽培瓶瓶口上缘平齐的位置,菌种被压菌种装置压后,在向下移动的同时,向周边相对较薄的部分移动,使得周边原先较薄的菌种层变厚,这降低了在后续的搔菌工序时污染产生的风险,同时经过压菌种工序后,菌种基本保持在与栽培瓶瓶口上缘平齐的位置,解决了因菌种高出栽培瓶的瓶口而造成的瓶盖加盖不牢固而脱落的问题。另外,菌种被压以后,菌种与培养料的接触面积增加,这加快了发菌的速度,缩短了食用菌的栽培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瓶栽真姬菇的栽培工序流程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接种后菌种在栽培瓶上呈现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加盖培养瓶盖后的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92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