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扣环连接杆的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8029.8 | 申请日: | 201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8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陆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协诚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扣环 连接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缩短制程时间并提高成品强度的扣环连接杆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机械化设计代替人力劳动,通过机械化操作不仅可以省事省力,而且其效益也比人力劳动提高了许多。在过去,对于待移动物体的移动操作,一般采用的是人力搬运的方式达成,但是,随着待移动物体重量和数量的增加,人力搬运的方式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搬运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扣环连接杆作为带移动物体与大型机具连接件,即在带移动物体(如货柜)的端角处安装数个具有吊环连接杆,并与该吊环连接杆的吊环上绕设绳索且与大型机具(如起重机、拖吊车等)连接,亦进行移动操作。
目前在吊环连接杆的成型工艺过程中,一般需要先在一金属杆一端形成一球体,接着对于球体进行挤压成型,从而形成一圆形片体,然后对圆形片体进行冲压成型,形成一扣环,再然后在扣环另一端形成螺纹,最后对扣环连接杆进行振动洗油,以去除扣环周缘上的毛刺。
值得关注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制备过程中,圆形片体成型的过程是通过对球体进行挤压而形成的,故,在此形成过程中,其初始形成的圆形片体容易为非正圆形形态,且容易在圆形片体边缘处产生余料,此时,就需要对其余料进行切屑,而切屑之后的圆形片体边缘即会产生毛刺,此毛刺在后续的振动洗油过程中,无法完全去除,如此一来,扣环上周缘的毛刺将会破坏扣环的结构强度(即扣环容易由毛刺处断裂),同时,也容易将绕设于扣环上的绳索割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缩短制程时间并提供成品强度的扣环连接杆的制备工艺。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扣环连接杆的制备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取材,形成一金属杆;
S2:将所述金属杆一端加热并形成一正圆形片体;
S3:将所述正圆形片体冲压成一环扣;
S4:将所述金属杆另一端车削形成螺纹;
S5:振动洗油,以去除毛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S3与S4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于所述金属杆中段形成一定位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正圆形片体中心线与金属杆中心线垂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正圆形片体于一正圆形柱体模具内一次性成型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环扣为同心环。
本发明通过在金属杆一端一次性形成正圆形片体,省去了挤压、切屑等步骤,即缩短制程时间,又由于一次性成型的扣环为正圆形片体,故扣环成型之后周缘仅会产生些微毛刺,而这些毛刺可以通过振动洗油去除,因此可提高成品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扣环连接杆的制备工艺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图1制备工艺流程图制备而成的扣环连接杆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一种扣环连接杆的制备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取材,形成一金属杆1;
S2:将金属杆1一端加热并形成一正圆形片体,该正圆形片体的中心线与金属杆中心线垂直,且该正圆形片体是通过一与之相匹配的正圆形柱体模具(未图示)一次性成型的,在该成型过程中,首先通过加热将金属杆一段热锻,然后通过上述正圆形柱体模具形成正圆形片体;
S3:将正圆形片体冲压成一环扣2,冲压之后的环扣2为同心环;
S4:于金属杆1中段形成一定位环3;
S5:将金属杆1另一端车削形成螺纹4;
S6:振动洗油,以去除毛刺。
请参见图2,为上述制备工艺所制成的扣环连接杆的结构图。在上述制备过程中,由于扣环1采用的是一体成型的工艺,故无需再后续制备过程中对其进行挤压、切屑等工艺,也不会产生废料,同时也不会由于需要切屑废料而在正圆形片体周缘上而造成在正圆形片体周缘上形成无法通过振动洗油去除的毛刺,故该扣环连接杆不仅可以缩短制程时间,还可以可提高成品的结构强度。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协诚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协诚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80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容器接线端子用焊接电极
- 下一篇:高效全自动焊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