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沙质荒漠大豆膜下滴灌丰产栽培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84076.5 申请日: 2011-11-17
公开(公告)号: CN103120087A 公开(公告)日: 2013-05-29
发明(设计)人: 李高华;陈林;刘小武;王永强;赵双玲;张婷婷;周鑫 申请(专利权)人: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G13/02;A01C23/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832000 新疆维吾尔自*** 国省代码: 新疆;6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沙质 荒漠 大豆 滴灌 丰产 栽培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中的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在沙质荒漠上种植大豆的丰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011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情况举行发布会。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了掌握我国荒漠化和沙化最新变化动态,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37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3.11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和18.03%。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日照时间长,积温多,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年太阳能辐射量仅次于西藏。石河子有“戈壁明珠”之称,垦区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多数农牧团场都与沙漠接壤,拥有大量的沙质荒漠,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沙质荒漠进行大豆种植,进而将其推广至全兵团全自治区,使新疆成为我国新的大豆主产区,有利于解决我国大豆的缺口问题。并且利用大豆的固氮作用可以逐步提高这些沙质荒漠的土壤肥力,进而恢复土地生产能力,达到防沙治沙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沙化治理的投入,同时还可以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两项关于大豆丰产栽培技术的专利

公开号为CN1401215A的“大豆大面积超高产的方法”,其特征是由下述步骤实现:1)选种,选“986”大豆;2)施肥,以亩施三要素N、P2O5、K2O作基肥;3)播期,选4月份;4)种植密度,其较适密度每亩9000-11000株。该栽培方法的密度在9000-11000株/亩,密度过低,按此密度计算,目标产量300kg/亩,单株产量应大于等于30g,要达到这一理想数值传统的浇水施肥方式比较困难,若再遇极端天气,大豆单株结荚数大幅减少,就更难达到高产之目的,且该方法采用的灌溉方式为传统灌溉方式,不能解决沙质荒漠保水保肥能力低的缺点,不适于在沙质荒漠上推广应用。

公开号为CN1202308A的“一种大豆高产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选用喜密性的大豆品种,耕地的垅距为97.6厘米或130厘米,经施肥后进行播种,播种密度为公顷38万株至42万株,经除草、中耕阶段进行收获。该栽培方法的保苗株数在38-42万株/公顷,即2.5-2.8万株/亩,密度较大,前期易因为植株之间对光的竞争而造成植株旺长但茎秆细小,后期宜倒伏造成收获困难,在开花结荚期会因通风透光的能力降低而造成大量花荚脱落而减产,且该方法与“大豆大面积超高产的方法”一样,采用的灌溉方式为传统灌溉方式,也不适于在沙质荒漠上推广应用。

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还有降低湿度的功能,从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增加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等作用。但是地膜覆盖栽培中相应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由于盖膜后有机质分解快,作物利用率高,肥料补充的少,使土地肥力下降或因覆盖膜的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早熟不增产,甚至有减产现象。在旱沙地更不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因为旱沙地盖膜后土壤温度在中午时易产生高温,在干旱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反而会造成减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沙质荒漠的保水保肥能力较低的特点,提供一种沙质荒漠大豆膜下滴灌丰产栽培方法,充分运用膜下滴灌这一先进科学的灌溉技术,解决了沙质荒漠肥力较低且保水保肥能力较低的缺陷,充分利用沙质荒漠上的光、热、气诸多环境因子,提高了沙质荒漠土地利用率,同时利用大豆的固氮作用不断提高沙质荒漠的土壤肥力,达到防沙治沙目的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且技术简化,容易普及推广。

一种沙质荒漠大豆膜下滴灌丰产栽培方法:先选用能在沙质荒漠上长势良好、抗逆性强、丰产性高的优质品种,然后将上述选择好的品种通过膜上点播机一次性完成铺设滴灌带、铺膜、播种作业,滴灌带与滴灌系统连接,进行膜下滴灌,随水追肥。

上述的沙质荒漠大豆膜下滴灌丰产栽培方法,优质品种为亚有限型,主茎结荚,出苗至成熟生育期为115-130天;该品种对水分不敏感,不易疯长。

上述的沙质荒漠大豆膜下滴灌丰产栽培方法,膜上点播的模式为三膜六管十二行大豆,采用宽窄行,穴距为8-10cm,收获株数为1.4-1.6万株/亩,膜边压土要严实;此密度适中,后期通风透光性良好易达到目标产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40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