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速立式漆包线机的热风循环烘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80998.9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6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滕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梅达电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30 | 分类号: | H01B13/30;H01B13/16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聂汉钦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速 立式 漆包线 热风 循环 烘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漆包线的制造设备,尤其涉及漆包线的烘烤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中速立式漆包线机中,对漆包线的烘烤完全依靠电热管加热的方式,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发明内容
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一种中速立式漆包线机的热风循环烘烤装置,利用该热风循环装置输送入炉膛对漆包线进行烘烤,达到降低能耗及生产成本的目的。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中速立式漆包线机的热风循环烘烤装置,包括带有入口及出口的隧道状炉膛,炉膛的入口端顺序连接入口电热管以及下层电热管,炉膛的前端与循环风机的吸风口相通连接,循环风机的出风口顺序连接热交换器的热风管、一次催化室、一次催化前电热管、一次催化剂室、上层电热管、波纹管以及热空气吹入管,热空气吹入管的出口端与炉膛的出口端相通连接;一次催化剂室的出口端通过废气排放管与接热交换器的废气通道连接,热交换器废气通道的出口管顺序连接二次催化室、二次催化前电热管、二次催化剂室、废气排放管以及排废风机。
所述炉膛的入口端借助管道连接出风机。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利用热风循环原理,改变了传统烘炉完全依靠电热管加热的方式。本发明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炉膛利用循环热空气实现对漆包线的烘烤,配置的电加热管只在开机升温时工作,有效降低了生产漆包线的能耗,同时吹入炉膛热空气均匀,确保漆包线成品的色泽和性能一致。本发明中,一次催化剂进行充分地催化燃烧,同时增加了两次催化装置,实现了排放废气环保达标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发明包括带有入口及出口的隧道状炉膛4,炉膛4的入口端顺序连接入口电热管2以及下层电热管3,炉膛4的前端与循环风机1的吸风口相通连接,循环风机1的出风口顺序连接热交换器17的热风管、一次催化室16、一次催化前电热管6、一次催化剂室7、上层电热管8、波纹管9以及热空气吹入管10,热空气吹入管10的出口端与炉膛4的出口端相通连接;一次催化剂室7的出口端通过废气排放管5与接热交换器17的废气通道连接,热交换器17废气通道的出口管顺序连接二次催化室15、二次催化前电热管14、二次催化剂室13、废气排放管12以及排废风机11。所述炉膛4的入口端借助管道连接出风机18。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箭头M为铜线涂漆后的走线方向,涂漆后的铜线沿箭头A方向进入烘炉炉膛4,首先经过入口电热管2和下层电热管3低温烘烤,此时吸出风机18将炉口的冷空气由K向至L向吸出到室外,防止冷空气进入炉膛。然后涂漆后的铜线经过炉膛内由循环风机1提供的热空气的烘烤,烘烤后的漆包线由N向离开烘炉。
由循环风机1提供的热空气的循环路线如下:热空气由A向经过循环风机1吸入,至B向送出,经过热交换器17中的废气加热,再经C向进入一次催化室16中的一次催化前电热管6加热,热空气再经过一次催化剂室7燃烧,再由一次催化后补充电热管8加热至工艺设定温度,高温热空气由波纹管9进入上炉口热空气吹入管10,由D向吹入炉膛4,然后由E向到A向,最后进入循环风机1,形成一个热风循环系统。
当热空气经过一次催化剂室7燃烧后温度过高,超过设定温度时,可以加大排废风机11的排风速度,来排出一部分热空气,排出的热空气由F向沿废气排放管5到H向,经热交换器17废气通道的出口管由I向进入二次催化室15,通过二次催化前电热管14的加热,然后通过二次催化剂13的充分燃烧,最后排出室外。经过一次催化和二次催化的废气,其中有机溶剂等有害物质得到充分的燃烧及催化,达到环保标准的排放要求。所述催化剂采用常规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梅达电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梅达电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09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刻蚀方法
- 下一篇:用于形成磁头的磁条以及制造磁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