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摸屏及定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80870.2 | 申请日: | 201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2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鲍盛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摸屏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及定位方法,尤其是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及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触摸屏已经逐渐取代机械式按钮面板成为手机、笔记本等电子设备新的操作界面。触摸屏包括电阻式触摸屏、红外线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坐标,而电容式触摸屏由于其透光率、清晰度和可靠性更好,而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产品中。
现有的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包括多个感应电容,所述感应电容以多行多列的矩阵形式进行排列,每个感应电极通过扫描线连接至控制器,定位所述电容式触摸屏的触摸位置时,所述控制器扫描所述全部感应电极,进而进行运算判断所述电容式触摸屏的触摸位置。现有的这种电容式触摸屏确定触摸位置,需要对全部的感应电极进行扫描,得到感应电极的变化量,并进行计算获得触摸位置。由于需要对全部感应电极扫描,扫描数量大,扫描时间长,降低了触摸屏的反应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确定触摸位置的触摸屏及应用于所述触摸屏的定位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摸屏,其包括感应层,所述感应层包括多个多行多列形式排列的感应点,所述感应层连接一电容层,所述电容层包括多个扫描线和与所述感应点连接的电容器,与感应层行或者列相对应的电容器连接于同一扫描线,并连接于同一扫描线的电容值不同。
上述触摸屏的定位方法,其步骤如下:触摸所述触摸屏,触控对象触摸位置处的感应点感应触摸对象的触摸,形成感应电容,所述感应电容与对应的感应点连接的电容器并联;逐列扫描所述扫描线;获得并分析扫描线的原始数据信息确定触摸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触摸屏增加了与感应层连接的电容层,通过电容层的电容排布,可以单次扫描的扫描线,获得电容屏的触摸位置,扫描次数减少,处理速度更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触摸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触摸屏感应层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触摸屏电容层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触摸屏定位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所应用的触摸屏包括感应层1和与其连接的电容层2,所述感应层1设有多个以多行和多列的形式排列的感应点10,两相邻的感应点10的感应电容值为C0。
所述电容层2包括多个与所述感应点连接的电容器21、控制模块22以及多个连接二者的扫描线20,所述控制模块22获得所述扫描线20的扫描数据并分析所述扫描数据判定触摸位置。所述电容器21以行和列的形式排列,处于同一列的电容器21连接于同一条扫描线20,即与感应层行或者列相对应的电容器连接于同一扫描线,并连接于同一扫描线的电容值不同,所述电容器21的电容值Cn等于变化电容值CX减去触控对象电容值C0,即Cn=CX-C0,其中处于同一行的所述电容器21的电容值相同,处于同一列的所述电容器21的变化电容值CX按照排列顺序以二的指数倍增加,例:第一行第一列对应的电容器C11=C-C0,第二行第一列对应的电容器C21=2C-C0,第三行第一列对应的电容器C31=4C-C0,依次类推,第n行第一列对应的电容器CN1=2n-1C-CO。未触摸所述触摸屏时,所述电容处于悬空状态。所述电容层2布设的电容器21通过导线顺序的连接所述感应点10,即所述电容层2第一行第一列的电容器21的两端通过导线连接至第一行第一列的感应点10和第二行第一列的感应点10,所述电容层2第二行第一列的电容器21的两端通过导线连接至第三行第一列的感应点10和第四行第一列的感应点10,依次类推,所述电容层第n行第一列的电容器21的两端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第2n-1行第一列的感应点10和第2n行第一列的感应点10。其他列的电容器21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列电容器21的连接方式相同。
下面具体介绍所述触摸屏的定位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808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