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封扣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76621.6 | 申请日: | 2011-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3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许德江;陈志刚;李海新;张祚勇;胡希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10 | 分类号: | F16L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王莹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体密封管线过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封扣。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及法规对汽车NVH性能要求的日益严格,车身上部分管线过孔的密封要求越来越高。在汽车生产中密封扣应用广泛且数量多,装配便捷的程度对汽车生产效率有较大影响。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密封扣结构示意图。该密封扣包括具有通孔的密封扣主体1’,该密封扣主体1’具有缺口,便于管线的卡入。该密封扣主体1’的底部具有朝向外部的挡角2’,该密封扣主体1’的两侧具有向外延伸的边沿3’。挡角2’卡入待密封孔中,进而将密封孔密封住。由于现有的密封扣由较软的橡胶材料制成,使得密封扣卡入密封孔中存在困难,当穿过密封孔的管线被拉动时,该密封扣很容易被管线拉出,使得密封扣不能便携且牢固地卡入密封孔中,进而起不到密封密封孔作用。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扣,以克服现有的密封扣不能牢固、便携地密封住管线过孔,导致密封效果不理想,装配管线效率较差等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密封扣,其包括:密封扣主体,所述密封扣主体的底部周向具有向外延伸的边沿,所述边沿的直径大于密封孔径;所述边沿底部连接至少两个卡入密封孔中的L型弹性回弹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回弹部件由弹性塑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回弹部件由聚甲醛、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扣主体为C型中空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为中空圆台形状,其底部直径大于所述边沿的直径;所述密封盖的内壁具有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扣主体的外表面具有与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扣主体的C型中空腔内径与穿过密封孔的管线外径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回弹部件的底面具有弧度或锥度。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扣主体、边沿和回弹部件一体成型。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密封扣,采用分体结构,使得密封扣可有效、方便地密封住管线过孔,同时一并将穿过密封扣的管线较好地固定住,进一步光滑该密封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密封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密封扣中密封扣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密封扣中密封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扣主体;2’:挡角;3’:边沿;1:密封扣主体;11:外螺纹;2:密封盖;21:内螺纹;3:边沿;4、回弹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见图2-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扣,其包括:密封扣主体1,密封扣主体1的底部周向具有向外延伸的边沿3,边沿3的直径大于密封孔径,边沿3底部连接至少两个卡入密封孔中的L型弹性回弹部件4。
边沿3底部连接的两个L型弹性回弹部件4,卡入待密封孔中,从而将密封扣牢固地卡入该密封孔。该回弹部件4由弹性塑料制成,较优地,该回弹部件4由聚甲醛、聚乙烯或聚丙烯材料制成,为回弹部件提供沿密封扣主体1内腔径向进行回弹的弹力。其中,具体回弹部件4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也可以为多个,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为了便于该回弹部件4卡入到密封孔中,设置L型回弹部件的底面具有弧度或锥度,该弧度或锥度的底面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回弹部件能够较顺利的卡入密封孔中。
该密封扣主体1为C型中空体,为了使得穿过密封孔的管线较为容易地穿过该密封扣主体1的C型中空腔中,设置C型中空腔内径与穿过密封孔的管线外径相匹配。
其中,为了使得该密封扣主体1可较为紧密地密封住该车身地板上密封孔,设置边沿3的直径大于待密封孔直径。该边沿3将待密封孔密封住,防止回弹部件4从密封孔中滑出,加强密封扣的密封可靠性,提高密封扣的防脱性。
其中,为了进一步光滑密封孔表面和对管线进行限位,该密封扣还包括密封盖2,该密封盖2为中空圆台形状,其内壁具有内螺纹21,设置该密封盖2与密封扣主体1采用螺纹配合,设置密封扣主体1的外表面具有与内螺纹21相匹配的外螺纹11。该密封盖2锁紧在密封扣主体1的外表面,为密封扣主体1中的管线提供径向限位,增强密封扣的密封强度,同时确保管线固定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待密封孔位于车身底板下表面和地毯皮的上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66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